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知识型职工>高技能人才>文章内容
让腰杆挺起来 让机器动起来—— 记优秀鞋匠司宝通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李 青 发布时间:2007-12-20 (阅读次数:

    怀着一种崇敬之情,我敲开了坐落在天津市红桥区一所住宅的门:“您就是司宝通师傅吧?” 面前这位年近八旬、精神矍铄的老人面带微笑地点点头,热情地将我迎进门。

    司宝通当了一辈子制鞋匠。在解放初期,党和政府号召工厂大力开展技术革新,司宝通立志改变制鞋工人刀削、手缝、榔头敲的落后生产方式,对于一名平凡的制鞋匠来说,他的最大愿望和奋斗目标就是:让腰杆挺起来, 让机器动起来。从1960年到1978年他十一次被评为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特等劳动模范,并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当得知此次采访的重点是请老人讲当年技术革新的成果时,老人眼中迸发出熠熠的光芒。正在旁边为我忙着沏茶的小女儿说:“只要一有人提起制鞋,他就兴奋。一辈子与制鞋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退休前十年中,我爸还在狭小的阳台上挤出了‘一亩半分地’接着干自己的老本行。因为制鞋的名气大,找上门来求做鞋的人络绎不绝。”

    “是党让我获得了解放,是技术改变了我的命运”。司老打开话匣子,回忆起60多年前的往事。

    司宝通13岁就光着脚丫跟着哥哥在天津一家皮作坊学徒。1949年,天津解放了,司宝通被招工进了天津制鞋厂,当了一名技术工人。司宝通高兴极了。翻身做主人给了他无穷的力量和希望。他满怀着对党的感激之情兢兢业业地工作着。不久,厂里“闹”起了节约运动,生产效率亟待提高。可制鞋这个行业,“身子一叠三道弯”拼命干也难完成任务。在落后的生产技术条件下,一只皮鞋绷帮,要钉上百个钉子,制鞋工活像捧着个大刺猬,最好的技术工人一天也只能生产一双鞋。

    为了让工人兄弟从马扎上站起来,他积极响应号召。为了搞技术革新,他曾连续十几天不回家;为了弄清楚起钉的原理,他曾追着启动的火车头,观看车轮曲轴的运行;为了不浪费生产原料,他曾将家里新买的饭盒剪成鞋样反复实验;为了提高钉鞋的速度,他曾将新买的钉书器拆散进行研究,而孩子们则不得不继续用手将作业本缝好……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刻苦学习,反复实践,这名普通的鞋匠居然做到了车、钳、铣、刨、磨样样在行,还学会搞一些普通制图和设计,成为技术上的多面手。解放后的17年中,在党的领导和支持下,他依靠群众的集体智慧,先后搞成了起钉机、绷楦机等33种专用制鞋设备,使制鞋工人从笨重的手工操作中解放出来。之后,又实现了具有先进水平的液压绷楦机等15项较大革新项目,使制鞋行业的机械化程度提高了一步。他还同工人们一道设计了5条胶粘鞋生产线和模压鞋自动生产线。这些革新成果不仅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促进了制鞋技术的发展。

    “火车在飞奔,汽轮在歌唱,我们要和时间赛跑……”老师傅们都还记得50年代的这首歌。“我们没有输给时间,今天我国的制鞋技术水平已经同那个年代不可同日而语了,现在制鞋已经基本实现了机械自动化。解放初期,人们只要求鞋子禁穿耐用,而今天人们追求的是舒适美观 。制鞋业从设计、制造、加工等各个层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这些老鞋匠看到今天的发展也就心服口服地放下工具了。”说到这,司老布满皱纹的脸上展现出欣慰的笑容。

(SD)


上一篇:湖北省表彰高技能人才 首届“技能状元”颁奖晚会隆重举行   下一篇:嘉陵集团技师创新联席会有特色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自强不息写春秋—记山东华丰煤(07-23)
·煤矿“开关土专家”——记山东(07-25)
·记刀具革新能手史国忠(01-30)
·中共泉州市委号召向“人民的好(07-26)
·高科技领域、高技能人才新党员(07-20)
·一名维修工的贡献——记山东新(11-06)
·一名奥运建设者的故事——记北(10-12)
·从维修工到高级技师——记首都(10-11)
·培养创新型人才三个需要注意的(03-24)
·一位技术尖兵的求索轨迹-记首(07-20)
·学习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读书征(12-12)
·社会调查:您愿意成为技能型人(09-04)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