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研究与探索>文章内容
改革与民生:中国五年立法的价值取向(组图)(3)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阿计 发布时间:2008-03-23 (阅读次数:

民生立法:与百姓利益同行

    


      民法学家王家福称:物权法的出台为人们确定物权提供了可能。
    
    在中国立法史上,也许没有一部法律如《物权法》这般,引发如此的关注。“物权”,从一个倍感陌生的词汇,到最近几年社会热议的流行语,其间跨越了多少世事沧桑。“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西方传说与“有恒产者有恒心”的中国寓言激情撞击之时,人们创造财富的决心和信心被空前激发。因为《物权法》的诞生,财富不再羞于启齿,而是得到了法律的真诚祝福,这是足以改变中国文明史的一次深刻变迁。
    正因此,《物权法》在2007年3月获得通过后,赞誉纷涌而来,诸如“三十年改革成果总盘点”、“走向市场经济的里程碑”等等,都显得名至实归。一部《物权法》,让13亿人看到了国家的命运,更让百姓们读到了生活的权利。
    在《物权法》中,既有献给广大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富于“中国特色”的物权制度,也有将“定纷止争”的触角深入小区诸多矛盾,为城市业主提供维权利器的制度安排。而《物权法》对国家征收制度的精雕细琢,更是直面现实生活中危害公民财产权的非法征地、不公拆迁等现象……所有这些关怀民生的立法努力是《物权法》最最令人感动之处。
    这五年,除了《物权法》这样的鸿篇巨制,还有更多的立法让我们感受了其内在的价值取向。
    2006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法》、2007年出台的《就业促进法》,力图破解的是“上学贵”、“就业难”这两大困扰百姓已久的民生问题。而在2005年和2007年,《个人所得税法》在不到两年时间里两次修改,个税起征点从十多年不变的800元跃至2000元,让无数中低收入百姓感受到法律的温情。
    这五年,“非典”、禽流感以及食物安全事故,让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也使百姓的生命健康纳入了立法者重点关注的视野。接踵而至的《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畜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新法律,大幅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动物防疫法》,已经提交审议的《食品安全法(草案)》,一条保障公民生命健康权的法律链条已经渐趋成形。
    2007年6月,引起全社会关注的《劳动合同法》,为亿万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撑起了“保护伞”。
    在惠及全民的同时,法律也对特殊群体倾注了更多的关爱。《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令“未成年人优先”成为不可动摇的社会共识和底线。而《妇女权益保障法》的修正,则使扩大女性政治参与、反性别歧视、反家庭暴力等理念成为制度化。仅仅将以往忌讳的“性骚扰”首次写入中国法律这一举措,就足以证明对女性权益的立法保护水平已前进到了何等程度。

  • 共7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6
  • 7
  • 下一页
  • 上一篇:思想平台: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下一篇: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之源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