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全国创争在行动>重要讲话>文章内容
加强科技与经济结合 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来源:指导小组 作者: 发布时间:2006-02-13 (阅读次数:

              加强科技与经济结合    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
                                                                        《中国投资》记者


    记者: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必须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十五”期间,国家发改委在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马凯:“十五”期间,国家发改委始终把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摆在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
    一是加强产业政策引导,推动产业技术进步。产业技术政策是实施宏观调控、推动产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国家发改委会同国务院37个部门和单位制定了新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和支持发展先进生产能力,限制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以切实推进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了鼓励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以及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等,促进了信息、生物等一批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颁布了汽车、钢铁、水泥、电解铝等一系列产业政策,提高了市场准入的技术门槛,综合运用财政、投资、信贷、土地、价格以及贸易等政策,对遏制低水平盲目扩张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是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基础设施,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是国家发改委工作的重中之重。五年来,国家发改委把国家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纳入中央政府投资的重点,安排建设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热核聚变超导托克马克装置、大型天文望远镜等一批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专项支持了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二期工程建设,对14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了改造升级,为原始创新奠定了基础。国家发改委高度重视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培育,建设了生物芯片、煤矿安全等124家工程研究中心,支持海尔、华为、宝钢、燕山石化等361家大型骨干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建立了一批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的技术转移中心和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初步建立起企业自主创新的基础支撑平台。
    三是实施产业技术重大专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装备研制、重大产业技术研发和企业技术改造,是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五年来,国家发改委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重点工程建设的需要,组织实施了超高压输变电设备、大型发电设备等一批重大成套技术装备的研制,使我国在能源、交通、石油化工、船舶等领域的自主发展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了第三代移动通信、数字电视等一批重要的产业技术研发,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安排了360多亿元专项国债,在能源、交通、原材料、机电、轻纺等领域,重点发展了一批“特(种)、大(型)、高(技术)、新(工艺)”装备与产品,使我国传统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四是推动高技术产业化,促进自主创新成果转化。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和国民经济信息化,是实现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重要途径。五年来,国家发改委组织实施了广播电视直播卫星、生物医药等十二大高技术产业工程,组织了新能源、新材料、信息化装备等二十多个重大产业化专项,支持建设了卫星应用、集成电路设计、杂交水稻等近2000项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国家发改委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金税、金农、金审等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支持了数百家大型骨干企业的信息化,促进了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
    五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科学技术是解决当前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根本途径和有效手段,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

    记者: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为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国家发改委将重点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马凯:一是加强规划指导和政策引导。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各专项规划中,进一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进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研究制定与科技政策更紧密结合的经济政策,抓紧制定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具体政策措施,促进科技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是配合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确定的16项重大科技专项,不仅是科技界的任务,更是经济界和产业界的重大任务。国家发改委将着眼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制约因素,和有关部门一道,集中力量,调动各方资源,推进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力争在这些关键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支撑和引领经济与社会发展。
    三是加快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同步辐射光源、远洋综合科学考察船等12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新建一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实验室,继续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组织实施核电、高速铁路等16项重大技术装备研制,抓好产业化,推进信息化,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切实推动经济增长方式向创新驱动的根本转变,建设创新型国家。
    四是着力解决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国家发改委将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指导推进投资、财税、金融和垄断行业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地方的协调配合,为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可靠的体制机制保障。

 


上一篇: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下一篇:李荣融:国资委要警醒自己做好该做的事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孙春兰同志在纪念马恒昌同志诞(07-24)
·产业工人的优秀代表-孔祥瑞先(04-26)
·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使用情况调查(08-01)
·尤兰田在北京市“创争”活动总(05-17)
·胡锦涛十七大报告强调建设学习(11-09)
·主席论坛: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06-12)
·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职工队(06-08)
·贯彻落实《关于企业职工教育经(07-24)
·开展 " 创建学习型组织 , 争做(02-16)
·孙春兰同志在学习论坛开幕式上(07-18)
·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 开创工会(10-25)
·福建、大连、内黄工会在全国“(01-03)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