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副主任、全总副主席王瑞祥就中央企业实施职工素质工程答记者问 从2004年至2006年,国资委将在中央企业着力实施职工技能素质工程3年规划。就素质工程与中央企业发展、职工利益的关系以及素质工程的具体目标等问题,记者采访了国资委副主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王瑞祥。 记者:中央企业的改革势在必行,改制分流、主辅分离等多项改革措施必须实施。但是,企业发展更重要的是人的因素,也就是职工的技能素质问题。请问,目前中央企业职工的技能素质状况如何? 王瑞祥:国资委监管186家中央企业,现有在职职工1000多万人,其中约80%在生产、经营和科研一线,成为中央企业职工队伍的主体,在企业改革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他们当中,还需要不断解决高级技能人才短缺、职工队伍结构不合理、职工职业技能单一、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 针对这种状况,根据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要求,国资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出了《关于开展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意见》,国资委出台了《关于中央企业深入实施职工素质工程指导意见》,国资委、中华全国总工会等九部门联合发出了《关于开展全国“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的实施意见》等,目的是提高中央企业职工的技能水平。 记者:实施素质工程对中央企业和职工有何重要意义? 王瑞祥:素质工程是提高中央企业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和增强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保持中央企业职工队伍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工会组织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心任务开展工作的结合点和维护职工权益的切入点。当前,中央企业在改革中一方面要坚持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加大改革的力度;一方面要把发展速度、改革力度和职工可承受程度结合起来,从实际出发,确实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认真解决好职工的安置和生活问题。只有切实提高职工的素质,增强职工的竞争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市场、社会的能力,使职工精一门会两门懂三门技术,才有利于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也有利于广大职工适应竞争的需要,同时,也有助于下岗职工尽快实现再就业。 记者:毫无疑问,实施职工素质工程能给职工带来实惠,能给中央企业的发展带来变化。请问,国资委实施素质工程的具体目标是什么?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将采取哪些措施? 王瑞祥:在中央企业人才工作会议上,国资委已就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建设五类人才队伍做出总体安排,特别对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明确了具体要求,提出实施职工素质工程要立足班组,面向职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提高素质,促进发展。要力争用3年时间,使职工的文化道德素质有新面貌,技术工人队伍的结构趋于合理,技能水平有新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改善,班组建设得到巩固和加强,促进职工再就业有新进展。 根据劳动保障部提出的“三年五十万”新技师培养计划,要结合企业实际,在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等行业技能含量较高的职业中,加快培养一批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知识技能型人才,推动企业各类高、中、初级技能人员梯次发展,使各专业、工种人员队伍按专业工种达到合理的比例结构,工人技师、高级技师的比例逐年递增。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要积极采取学习培训、技能竞赛和典型示范等措施。在典型示范方面,要通过经验交流和现场推进会等形式,树立“创争”典型,推广先进经验。在适当时间,组织开展“创争”活动的评选表彰活动,命名一批学习型红旗班组和知识型先进职工。同时,多层次开展培训,运用各种有效载体,为广大职工成长成才搭建展示技艺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