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襄樊供电段一线班组6名进段工作仅两年的大学生,分别担任车间副主任和团委书记。从工人一下“跳”到“副科级”,这一消息立即成为轰动该段的新闻。随着铁路电气化的快速发展,该段决策者们清醒地感到,以往的职工队伍技能人才结构不够理想、总体学历水平较低、技能人才断档、知识老化严重等,此现状长期制约企业自身发展。为改变以往状况,他们把班组视为“蓄水池”,广开渠道,引流蓄水。首先,他们对内培养未来的人才。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加强对未来人才的教育和培训,做到组织关心、领导器重、重点培育、搭建舞台。两年来,共有40名职工取得铁道供电专业专本科学历。其次,他们对外吸引优秀的人才。在薪金发放、职称评定、外出培训、提拔重用方面大开绿灯,并对部分优秀技能人才实行“低职高聘”,当工人拿干部钱,打破原有人才机制不活、待遇不高的现状。近年来吸引入段大学生达42人。为激励成功的人才,他们在政策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作用,做到不惟学历职称、不惟资历身份,通过组织考察,先后有16名在供电、电力方面取能得一定成绩的员工,担任了技术科长、车间主任等中层干部职务;新上马的4个变电所所长,就是破例起用了4名工作时间不长的中专生。
通过培养、吸引、鼓励、盘活四条“引流”渠道,促进了班组高技能人才快速成长成才,为班组积蓄了强大后劲和活力。截至目前,该段共有225人取得高级工任职资格。(赵雷雨)
(H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