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企业文化的基本理论体系是由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和企业道德构成的,企业精神是企业长期实践、精心培育起来的精神内核,它是全体员工认同的健康向上的群体意识和共同理念,企业精神是员工追求的价值尺度,而企业家是企业精神的塑造者、推动者、身体力行者。 [关键词]企业文化;职工素质;企业道德;企业价值观
一、企业文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企业文化源于美国,繁荣在日本,反思学习推广在美国,企业文化侧重行动、接近顾客、自主和企业家精神、依靠人来提高生产力、以价值观为动力、坚持本行业精兵简政、宽严相济,这是美国企业家经过不断的总结、反思概括的卓越而富有创新的公司的八项特征。我国的企业文化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从国外传入的,到现在为止,大体上经历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兴奋期(20世纪80年代至1995年),突出的特点是企业文化仿佛是一只筐,企业的一切都往里边装;企业文化建设的冷却期(1996年到2001年),这一阶段突出的特点是,企业的生命力依靠市场而不是市长;企业文化建设的理性期(2002年到现在),这一段突出的特点是企业面对国际化、市场化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注重和谐企业建设,突出以人为本。
二、企业文化在企业中的作用 1、企业文化能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如何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主要把握企业如何获取和保持持续性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同时兼顾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重点是如何获取并保持持续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而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能保持持续性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具体的表现为要明确企业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人既是管理的主体,也是管理的客体,人既是管理的“因”,也是管理的“果”,企业文化的这种人文属性即包括企业内部的员工,也包括社会消费大众。比如中国移动提出的“正德厚生,臻于至善”核心价值理念,即以天下之至诚而尽己之性,尽人之性,尽物之性,分别表达的是承担经济责任、社会责任、环境责任。 2、企业内部的行为主要的是通过人们彼此间的关系来反映的,而人们行为的背后是企业文化所倡导的企业道德,良好的关系、高尚的道德可以协调和化解企业矛盾,实现员工和企业共发展。
三、企业员工素质 素质:指事物本来的性质、素养。心理学上指人的精神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的特点,人是企业中最活跃的因素,坚持企业文化以人为本的原则,就是根据市场的需求从管理、制度、措施等方面完善管理手段,为员工设计职业生涯提供快乐工作平台。人的素质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在企业单纯靠高薪、高待遇已经不是留住人材的唯一手段,只有更高层次的企业文化的精神需求,才有更强的吸引力,使员工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自我实现感。当员工选择一个公司时,实际上他们是在选择一种生活方式,文化以一种强烈而微妙的方式而影响着员工的反映。另外,好的企业文化能营造员工的参与意识、管理意识、决策意识,能真正实现以情感人,以良好的机制留住人,而要实现企业文化和员工素质的互动,最好的方法是建立和完善员工培训制度,实现员工自身发展机制的创新。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不能光注重员工的技能培训,更要注重对员工的价值观念和企业优良传统的培训,把员工技能培训和道德修炼、理念培育等综合素质提高结合起来。中国移动从独立运营时的一个小公司,发展成为全世界网络规模、用户规模和市值最大的电信运营公司,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有一套完整的员工培训计划,有内容,有考核,有资金保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比如,中国移动在提出“正德厚生,臻于至善”核心价值观、“做信息社会栋梁,创无限通信世界”使命、“成为卓越品质创造者”的愿景之初,广大员工没有理解他的深刻内涵,具体的表现是有一些员工认为,这些提法太古老,远离当今时代;有些员工认为这种提法太抽象,哲学意义太深刻;有些员工认为这种提法太简单,也就是要求我们做厚道之人等等。而在员工自身职业生涯的设计上,他们总感到困惑,迷茫,认为自己的发展缺少平台,缺乏机遇,通道不畅。根据以上现象,一方面加大了培训力度,在业务技能培训的同时,从集团公司到省、地、市、县,都增加了企业文化培训内容,并把每一个员工成长与企业文化培育紧密结合。首先提出做世界一流企业需要有一流企业的优秀团队,优秀团队的成员具体表现在应当承担责任,追求岗位一流,只有把岗位的每一件事情做好,只有把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修炼好,才能体现自己正德厚生、追求完美的职业道德。另一方面,特别注重了劳动模范等先进人物的选树,让广大员工能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把企业文化从宣传栏里的文字和抽屉里的文件变成了员工摸的着、看的见的榜样和骨干。
四、企业文化建设与职工素质提升的关系 企业文化是企业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意识形态,准确的说应该是企业员工的稳定行为,而员工素质从心理学上讲是一种先天行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岁看大,七岁到老,但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与后天的环境、学习、教育、修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也就是说,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培育好的员工团队,反之好的员工队伍,又可以不断的培育和沉淀优良的企业文化,二者的关系是辨证的,互动的。 企业文化的基本理论体系是由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和企业道德构成的,企业精神是企业长期实践、精心培育起来的精神内核,它是全体员工认同的健康向上的群体意识和共同理念,企业精神是员工追求的价值尺度,而企业家是企业精神的塑造者、推动者、身体力行者。企业精神的培育是一个上下互动、反复实践、共同认可的过程,这就需要企业员工认同企业价值观——也就是“你是谁”。而在认同基础上不断崇尚的企业精神,必须要有道德高尚的优秀团队来实现。当今企业优秀员工应该具备国际化、时代化、民族化、企业化的特点,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特点,才能勇于承担责任,做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传统美德、职业道德的优秀员工。 企业文化建设不是孤立的,它要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以及传统习俗的抵制。比如,社会政策环境的影响,人们素质差异上的区别,消费需求的复杂多变,人们传统心理因素的影响,法律环境的影响,特别是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撞击的影响,使本来就很传统的个人习俗进一步保守化。如果文化对原有企业文化有破坏作用的时候,文化就会起到守门人的作用,拒绝外来文化侵入。而企业文化是一种创新,必须要对原有企业文化产生一种建设性的破坏作用,是根本性的变革。
以上关系证明了企业文化建设与职工素质提升的鱼水之源,优秀的企业需要有优秀的企业家,优秀的企业家需要不断的学习、修炼,以自己的言行提倡培育企业文化,不但能讲文化, 更主要的是能够身体力行的忠实的严守企业的价值观。企业员工最主要的是要让他们努力做到打破旧的习俗,在文化的影响下、制度的约束下形成自己的稳定行为。而实现这一切,必须通过不断培训、不断提升素质,让员工接受新的企业文化,让文化真正落地。在此基础上,要不断调查分析,通过多种方式制定企业文化建设和员工成长建设方案,明确企业文化建设重点,确定评估企业文化建设计划,不断总结企业文化建设成果,努力实现用优秀的文化培育人,用优秀的团队推动文化建设,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和谐企业建设。
(T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