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若是以学历、学位、职称来论英雄,那么连比尔·盖茨也会气短,学习的用处在于对事物的判断和处理,要通过实践来检验。 在追逐文凭标榜自己的岁月,学历是贬值的;在“高学历”速成班上,知识也是会掺水的;学习是在方方面面,增长能力也是时时处处的;不是刻板地坐在课堂里才叫学习,其实工作也是学习,劳动也是学习,为人处事还是学习。多少高中生、技校生、甚至初中生,由于能在实践中不断地磨练和提高,因此成为某一领域里的行家里手,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 【情景捕捉】王萍萍困惑:拥有知识为何没拥有力量 最近,已经顺利完成专升本的王萍萍觉得挺苦恼,在汽车制造企业,作为一名总装配班的员工,她深知拥有知识的重要,也不能说不努力。4年间,她把技校文凭换成了大专文凭,最近又好不容易考上了大本。可在继续攀登知识高峰的路上,她却发现自己高兴不起来,甚至产生不想去继续深造的念头。 李班长发现了在工作中怎么也提不起精神的王萍萍,便多次找她聊天,问她是不是家里有了难解的问题,是否需要帮助。在班长的多次追问下,王萍萍说出了自己的苦恼:最近,与她同时毕业的技校同学中,有人考取了工人技师,成为班组里挑大梁的生产骨干,涨了工资;有人在企业技术比武中获得冠军,成为领导整天挂在口头上的、光耀企业的人物,工资自然涨了一级。可她呢,除了拥有抽屉里那几个文凭外,在生产线上,却依然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工人。她困惑:不是说知识就是力量吗?可在自己这里,怎么知识就不是力量了呢? 王萍萍的苦恼和思考也引起班长的沉思,知识究竟是不是力量?什么样的知识才是力量?在一次班组学习会上,李班长以此为题让大家讨论,结果全班员工都陷入思考,在是继续读书深造还是全力以赴学技术这个选择中举棋不定、莫衷一是。 李班长召开了多次引导讨论会后,大家才悟出:把所拥有的知识变成能力才有用,能力作用于知识才有力量。 【笔者评说】员工学习,重在把知识变为能力 能力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支配和操纵社会与人发展的主导力量,人们只有依靠能力才能实现自身价值———当今,许多企业管理者对这句话深有同感。 对企业而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和造就能够把知识、技能有效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利润的“能人”。对员工而言,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创造力和智力,把自己塑造成“能力人”,应该是一种职业追求。可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重文凭轻能力的倾向导致了企业里出现了一些员工无论岗位是否允许、一味追求文凭的现象。结果是文凭到手、成长却未兑现。其问题症结就是没有摆正知识和能力的关系。 考学是为学知识,学知识是为增强现实中自己的职业能力,但提高自身能力的途径并非上学一条路,正常的判断和选择应该是:哪条路最好走就走哪条,而并非只有不顾客观实际,片面选择上学一条路。 21世纪是一个以知识、智力和创新能力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变成能力才有用,能力作用于知识才有力量。能力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支配和操纵社会与人的发展的主导力量,人们只有依靠能力才能实现自身价值。 从另一角度说,知识是人认识能力的体现,智力是知识转化为智慧的能力,技能是智慧在工作实践中的一种应用能力,实践创新能力是以知识、智力、技能为基础的改造世界的能力。这样,由知识到智力再到技能最后到实践创新能力,就呈现出一种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由认识世界到改造世界的发展过程。因此,人生的一切追求、一切活动首先应该围绕如何充分正确发挥自身能力而转,选择上学还是岗位学技,也应该以此为标准,还要把自己的发展目标同组织的需要统一起来,使之有利于发挥自身能力,并让自身能力与岗位要求、企业需求相匹配,成为创新创效的力量,并从中获取让自身成长的强大支持。
(H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