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研究与探索>文章内容
学习管理与学习型组织
来源:指导小组 作者: 发布时间:2005-07-12 (阅读次数:

前言

一、人的头脑越来越大 猿猴的头脑不如人脑大,北京人的头脑不如现代人大,二十一世纪的人类头脑会继续增大;人类头脑的增大不是为了对抗环境,而是为了处理人际关系。人为的社会环境愈来愈复杂,使得人类要不断学习才能面对愈来愈复杂的人类社会,以及由此所造成的各项生态困境,其中的系统思考促使人类发展出永续生存的法则。
二、人脑的容量不如人脑的质量
      脑的质量展现与终身学习具有密切的关系,脑的容量增大可能造成更加复杂的人类社会与更加艰困的生存挑战,唯有提升脑的质量才能解决人类社会所面对的生存挑战。优质的脑产生优质的意念、优质的脑产生优质的行为、优质的脑产生优质的习惯、优质的脑产生优质的性格、优质的脑创造优质的命运,终身学习是产生优质脑的唯一道路,其所造成的改变才能扭转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悲惨命运,才能开创美好幸福的人生。有人自叹命运悲惨,想要求神明改运,结果落到受神棍欺骗,不但破财而且失身。其实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有何种性格,就有何种命运;有何种习惯,就有何种性格;有何种行为,就有何种习惯;有何种想法,就有何种习惯;有何种脑袋瓜,就有何种想法。因此想创造优质的想法,就得先培养优质的脑袋瓜,而这必得依靠终身学习。然而从事终身学习绝非二十世纪传统的学习观念与做法,必须有较为快速有效的新学习策略,才能面对人类社会的复杂演变,也才有可能培育出优质的大脑。 学习不能将脑袋瓜当仓库,要将脑袋瓜当工厂;同样的,学习不能停留在模仿,要进展到创造研发;学习不是被他人解放与重塑的过程,要能够自我解放与重塑。所谓的终身学习,要利用团队力量来强化学习的效果,更要善用自身的不断反思检讨,以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

练了五项修练的龟兔赛跑
       大家都知道「第五项修练」这一本书,已经成为各种以「学习型」为产品包装品牌者的「葵花宝典」。因此,想了解二十一世纪成人学习新策略,必须先懂得第五项修练;而要懂得第五项修练,可能得先听一下我所说的龟兔赛跑的故事。 一、第一代龟兔赛跑
话说乌龟与兔子在路上相遇,兔子嘲笑乌龟愚蠢又迟钝,乌龟忍气吞声,不予响应,兔子就说要跟乌龟比赛谁能最先「爬」到山顶上。在众动物的鼓噪之下,乌龟只好勉强答应。公鸡一声啼,兔子便大步迈开,将乌龟甩在脑后,乌龟只好认命的一步步往上爬行。兔子跑到中途,遥望缓步爬行而上的乌龟,自我干笑说:我在这边睡一觉醒来还可以追上你!说完便躺在树荫下睡着了。乌龟从兔子旁边爬过,没有一丝兴奋与悲情,只是认命的往上爬,终于爬上山顶,兔子还没醒来。这是第一代的龟兔赛跑,故事还未完了,好戏才要上场。
二、第二代龟兔赛跑
      兔子对于输给乌龟耿耿于怀,乃买一本第五项修练来练功,第一招是自我超越,兔子想:只要不睡觉,便可以赢过乌龟。于是又向乌龟下战帖,乌龟赢了第一回,没有理由不接下挑战,乃前去买第五项修练,听到兔子也在练此癸花宝典,于是更加认真研读。他想:以乌龟的爬行速度,再如何勤练仍然无法胜过兔子。他想到第二招是改变心智模式,如果不用爬行,用滚的速度会比兔子快。乌龟想好之后,乃与兔子订下比赛办法,由山上到山下,先到达者为赢。众动物对此比赛相当好奇,公鸡仍然担任鸣枪官,一声鸡啼,兔子快跑下山,沿途不断提醒自己不能睡觉,跑到半途,只见乌龟像石头一般从山上翻滚而下,等到兔子跑到终点时,乌龟已经气定神闲的畅饮胜利的果汁。
三、第三代龟兔赛跑
    兔子心有不甘,拿出葵花宝典,试用第二招:改变心智模式。乃进行逆向思考:与乌龟比赛游泳。道理很简单,乌龟一定认为水中是他的天下而骄傲,兔子刚好乘机而起,勤加练习水中泳技。乌龟接到兔子的战书,立刻拿出葵花宝典,他试用第三招:团队合作学习。他思考的方向是:兔子勤加练习泳技,乌龟绝非对手,与其跟他硬碰,不如利用团队合作。于是乌龟找了十只一模一样乌龟,让他们每隔十公尺先潜在水中。公鸡一声啼,兔子便奋力向前游,乌龟悠雅的潜入水中,兔子并不以为意,只是努力向前冲。快到十公尺线时,眼见乌龟浮出水面,兔子更是卖力赶上并超越乌龟,乌龟又潜入水中。如此每到每个十公尺线,都看到乌龟浮出水面,兔子一阵心惊,四肢更加卖力筏水,然而终点线上,还是眼睁睁看到乌龟早他一步破线。第三代的龟兔赛跑,兔子仍然输了。
       听了上面的故事,您有何感想,学习型产品的葵花宝典,对您有何启示﹖您会在意我对第五项修练的「新」用法吗﹖我要特别强调,对于知识的探讨,我抱持「搭积木」的态度,而不是「玩拼图」的精神;因为拼图只有一种可能,积木可以有不同造型。对于二十一世纪的成人学习,我们可能要先改变对于知识的传统看法,以堆积木的观点来创造发展更多的可能性。

学习组织应重视成员生涯规划的学习管理
      学习型组织包括两个主要元素:终身学习的组织成员与终身学习的组织环境,然而组织成员的学习需求,经常无法获得满足;组织所安排的学习活动,经常找不到适当的学习者来参与。在一般在职进修活动中,经常出现一些怪现象,第一是受训部队的产生,专门有一批人出现在各种学习活动场中;其次是所训非所用,受训之后,所学习的内容不能配合工作的需要;再者就是学习动机不强,对任何教师的要求皆以被动的方式应付,甚至干扰其它学员的学习活动。
    要让组织成员的学习需求获得满足,也要顾及组织目标的达成,学习型组织中必须进行每个人的生涯规画之学习管理,将组织成员的生涯发展与在组织中的职位变迁纳入整体规划,使得组织的发展需求与员工的生涯发展融为一体,再将员工所需的教育训练与员工的生涯发展拉紧关系,并且整合组织中所有成员的学习需求,规画出整体组织的教育训练计画,使得组织所提供的教育训练,皆是员工拼命想争取参与的教育活动;而员工所努力参与的教育活动,皆能提升员工的工作表现,也能对创造组织的整体效能做出最大的贡献。

终身学习的组织成员


    组织成员是学习型组织的主要组成份子,培养成员成为终身学习的个人,乃是学习型组织的主要表现指针。一个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组织成员,可以从范畴、内涵与目标等三方面来说明:
一、范畴:从各种情境学习的能力
    身处社会之中,成员的学习情境包括社区、职场、学校、社团、家庭和独处,因此他必须具备从下列七种情境学习的能力:
1、社区学习的能力:与社区人士和团体互动、参与社区活动、发掘与反应社区问题、关心社区议题与未来发展等,并从中获得学习与成长。
2、职场学习的能力:与同事上司和部属互动、精熟工作知能、发掘与反应职场问题、关心职场未来发展等,并从中获得学习与成长。
3、学校学习的能力:参与学校各种学习活动,从师长教诲与教育情境的潜移默化中获得学习与成长。
4、社团学习的能力:参与社团活动、担负社团责任、主动寻求服务学习的机会、培养民主素养与公民角色,并从中获得学习与成长。
5、家庭学习的能力:担负家庭责任、参与家庭活动、发掘与反应家庭问题、关心家庭未来发展,并且从家庭成员互动中获得学习与成长。
6、小组学习的能力:认识小组成员、了解团体动力、发挥积极建设性的角色,使小组的成长发展成为自己的学习资源和助力。
7、自我学习的能力:开展自身的感官知觉、细心观察周遭环境的变化、锻练自我的信息管理能力,以培养成为自我导向的学习者。
    一般学者认为一个具有自我导向学习能力的个体,便是一个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个体,但是自我导向学习指的是个体能觉知其学习的需求、设定个人的学习步骤,使自己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其所涉及的层面乃是学习的责任归属,并未深入从各种生活的情境中来学习的能力,而此处的范畴特别强调从各种不同的生活情境中,获取学习资源的能力。这是一种对学习的新心智模式取代旧有的传统心智模式:传统的学习认为学校、教室、书本是学习的范畴,新的学习观点则扩大到整个生活层面和社会情境,皆是学习的范畴。
二、内涵:养成有效生活的八大关键能力
      澳洲政府所进行的教育改革,希望培养学生具备发展未来生活的关键能力,主要有八项,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个人,一定要具备这八大关键能力,他们分别是:
1、搜集、分析与组织信息的能力:能够妥善置放信息、转换信息、索取信息、选择信息,以及表达信息,并对信息本身与获取信息的方法有评估的能力。
2、沟通观念与信息的能力:能运用读、说、写、绘图,及其它非口语表达媒介,以有效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3、计画与组织活动的能力:包括有效的利用时间及资源,拟定先后顺序并检视自己成果表现的能力。
4、团队分工合作的能力:能有效与他人互动,包括个人与个人、团体中的互动,瞭解与反映顾客需求,并有效与团队工作以达成共同目标的能力。
5、运用数学概念与技巧的能力:能够运用数学概念,例如数字、空间以及其它如估计、推测近似值等实用技能的能力。
6、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论在问题及解决方法明显清楚的情况下,或是须要批判性思考及创意性思考的状况下,都能够有效的运用问题解决步骤的能力。
7、运用最新科技的能力:操作最新科技产品,例如:计算机、网络、行动电话、视听器材等现代科技产品的能力。
8、了解不同文化的能力:对于不同文化的种族、生活、器具和风俗习惯,能以同理的了解和相互尊重的态度,来彼此互动的涵养和能力。
在此种精神的引导下,个别成员的学习修练,不在于学得何种知识内容,而是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以获取面对未来社会生活所需的适应和开创能力。此种观念的改变,其实也是一种心智模式的改善,才让我们从学习知识的内容中抽离出来,改为注重学习「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三、目标:精炼八大心理智能以达到智能
      终身学习的个人,如果能够在前述七种学习情境,养成八大关键能力,经由不断的学习成长,其终极目标乃是精炼美国哈佛大学豪尔.迦纳(Howard Garder)所提出的多元智能(Multiple intelligences)。他从学术研究的观点,将智力结构区分成八种:语言、逻辑数学、空间、肢体运作、音乐、人际、内省和生态。前面三种是传统对于智力的观点,音乐与肢体动作两项智能即是艺人和运动明星的特长;接着两种人际与内省,即是当前红透半边天的情绪智商所强调的,最后的生态永续发展,则是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接近。 学习是追求智能的过程,犹如练功,一定要循序渐进,也必须破茧而出,否则世间所有的材料,也只是学习的原料,顶多被整理成容易存取的「信息」。从信息的流通到转化成知识,每个人都必须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转化工厂,让知识与自我产生关联,从而提升自我的成长到达成熟的境界,也就是所谓智能的境界,这便是终身学习的终极目标,也是能够不断检验个人内在的自我心像,达到智能圆融的境界。因此,「止于至善」是一种终极愿景、「学无止境」是一种心智模式的操练、「日新又新」正是自我超越的真实写照。 
    

终身学习的组织环境
      学习型组织除了组织成员能够利用各种生活情境来学习的能力之外,组织环境的建构也要有利于组织成员学习;如同学校一般,学生到学校读书,一方面要求学生能够从学校教育中获得学习,也希望建构具有潜移默化功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更有效的学习。建构学习型的组织环境,必须做到下列五项:
一、进行组织学习资源的管理
       组织学习资源有限,成员苦无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因此有限的学习资源,一定要发挥最高的功效,唯有透过整合才能达到目的。推动学习型组织,一定要进行组织成员学习需求的调查,也要进行组织学习资源的调查,将所有办学机构、师资人力、场地设备、热心志工和可能的外来资源,全部纳入考量,再邀集相关单位共谋组织学习资源的整合运用,务使每个资源都能对成员的需求,发挥最佳的满足效果。
有些组织不断强化本身的办学机能,也向外扩展学习资源,与组织外的学习资源建立合作、伙伴、顾客关系,随时提供组织成员所需调的学习机会。因此,进行组织学习资源的管理,统整组织内外办学资源,以满足组织与成员的学习需求。
二、进行组织学习信息的管理
       组织内的各种学习机会一定要让成员在最适当的时机获得,成员才可能善用各种学习资源。因此,透过计算机网络、海报文宣、学习通讯、书面通知等方式,将组织成员所需要的学习信息加以整合,使成员方便使用、乐于使用,将是学习型组织的重要工作。
       学习信息的提供与学习资源的整合具有密切关联,也要因应组织成员的个别性需求,让所有成员的各种学习意愿受到激励、学习动机受到强化、学习兴致受到支持、学习行为受到赞美;因此,学习信息必须伴随学习咨询和学习问题谘商等配合措施,才能让学习资讯发挥最大的效果。
三、进行组织成员生涯规画的学习管理
       将前述的组织学习资源和信息加以整合,并配合成员的学习需求,则从事组织成员生涯规画的学习管理,乃是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指针之一。所谓的生涯规画,乃是指成员在组织层级中的各种晋升管道和职位,有必要在员工一进入组织时,便明确的告知各种职位所需的工作知能和教育训练,让员工清楚明白组织的要求和自己的可能晋升路径。譬如从科员到股长、专员、科长、视察、专门委员、司长,或是从办事员到领班、工头、经理、副理、襄理、总经理等职位的晋升管道,所需要的年资、教育训练、学位文凭或专业证照需求,条列清楚,让所有成员对于组织的运用有透明化的认识。接着在每年由组织负责人与个别成员讨论其学习需求,以厘清其生涯规画的重点,或协助其作好在组织中的生涯规画,并依此学习需求,安排组织的学习训练课程,或是规画让组织成员到外界接受他们所需要的教育训练,使得组织的学习资源能充分满足成员的学习需求,成员也能善用组织的学习资源来提升个人的工作知能,让组织成员的愿景与组织的整体愿景相互结合、共同发展,以达到双赢的境界。
四、进行组织成员的学习分享
      涂宾(Tobin,1993)将学习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乃是资料的搜集,第二阶段则是将资料依其关联性与使用目的转化成有用的信息,第三阶段则将信息加以应用以形成具有原理原则的知识,第四阶段则是依个人直觉来使用知识,以发挥知识的效能而让个人达到智慧的境界。因此,学习乃是从生活资料的搜集开始,逐步转化成信息,再从应用信息中产生知识,而终于善用知识臻于智能的过程。 基本上,学习上的分享可分成知识分享和智能分享两种。为求组织成员认知上的改变,必须运作知识分享;而为求成员心智模式的改变,则必须经营智能分享。而唯有组织成员在心智结构上发生变化,才算达成学习效果。
      组织成员在脑中存有学习资料,也存在一些未分对错的暗默知识和形式知识,透过学习上的分享,立即将学习资料转化成学习信息,以进行信息分享;有些信息经加工后变成暗默知识或形式知识,然后在不断的学习分享中进行知识加工,达成最后的知识学习和创造。
为了要进行智能的分享,组织中应建构公共空间,适合成员沉思、闲聊以交换人生经验;应组织讲堂、团契,适应成员信仰需求以交换人生观点;应办理组织刊物,鼓励成员表达个人的思考和反思,以交换思考模式。

结语
      要建构组织内的生涯规画之学习管理,一方面整合组织中的所有学习资源,一方面统合组织成员的所有学习需求,以及组织发展所需要的各项学习活动,才能够在资料充分的情况下,规画出较为完善的学习活动,以满足组织成员的生涯发展需求,以及组织发展的人力资源需求。


上一篇:书中自有黄金屋 记广东学习型家庭申树生一家   下一篇:学习型组织与虚拟学习社区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