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研究与探索>文章内容
书中自有黄金屋 记广东学习型家庭申树生一家
来源:指导小组 作者: 发布时间:2005-07-12 (阅读次数:
近半年来,申树生家庭先后两次成为新闻媒体的焦点;去年高考放榜,申树生的儿子申栋材以综合总分900分的优异成绩,成为全省多年来罕见的“双料”状元。不久前,他的家庭又被评为广东省学习型家庭。

  申树生是市政府公务员,妻子在某局工作。他们都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分别考入中专学校的。夫妻俩深深懂得知识的重要型,十分崇尚学习。他们成婚以后,收入不多,除了抚养儿子,还要赡养双方的老人。为了买书学习,夫妻俩不得不省吃俭用。每天晚上,他们忙完工作和家务,各自拥卷在手,在书中自得其乐。

  凡读书之人必爱买书,申树生夫妇亦然。业余时间,他们去得最多的是图书馆和新华书店。由于手头不宽裕,他们到新华书店大都是只看不买,常常一看就是一两个钟头。有时看到喜欢的书想买,但是手头的钱又不够,他们将书从书架上取下来又放上去,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

  申栋材上幼儿园后,申树生夫妇经常带儿子去图书馆和新华书店,让孩子从小感受读书、学习的氛围。儿子上小学后,他们开始对儿子灌输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勤奋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申树生夫妇都是读书人,明白学习需要一个好的环境。儿子读小学后,他们一家三口挤在一套面积只有50多平方的旧两居室中。夫妻俩的卧室兼书房挤在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小房中,却专门给儿子一间房间,让孩子自幼独立学习、睡觉。

  申栋材出生以后,城市的夜生活日益丰富,许多人经常去卡拉OK等娱乐场所,有的家长甚至带孩子前去一同娱乐。申树生夫妇很少光顾娱乐场所,也从未带儿子前去。申栋材读小学后,他们每晚在家里陪伴、辅导儿子。有时一方有公事,另一方自觉留在家中照顾孩子,以免影响儿子的学习。

  申树生家庭并不富裕,但是只要孩子读书需要,他们都会尽量满足。申栋材在父母的熏陶、影响下,从小就对读书和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经常到书店看书买书。

  1993年,读小学3年级的申栋材想买一套《十万个为什么》,但是这套书需要几十元钱。当时,申树生夫妇的工资都不高,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开始时没给儿子买这套书。几天后,他们左思右想,惟恐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还是买下了这套书,此后又节衣缩食给孩子买下几套不同版本的《十万个为什么》。

  1997年,申栋材以市十五小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肇庆中学。申树生夫妇先后为儿子购买了《中国通史》、《史记》、《二十四史》等大量古今中外的书籍。20多年来,申书生家庭已有藏书2300多册。

  2003年,申栋材高考总分名列全市第二,虽然被省某重点大学录取,但是未能考上理想中的北京大学,准备返回肇庆中学复读。申树生夫妇被儿子契而不舍的精神所感动,决定全心全意支持儿子复读。

  申树生夫妇不仅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照顾儿子,而且每天早上6点多钟轮流用摩托车送儿子返校,风里来雨里去,一年四季从不间断。有一次,申树生送儿子上学,没想到星荷路上被一辆汽车漏了一大片机油,他骑的摩托车被滑倒,脚也被跌伤。为了不耽误孩子上学,申树生忍住疼痛扶起摩托车,将儿子送到学校后才回家处理伤口。

  申栋材在复读期间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准备1000分,失常一点就是900分”,还把这句话贴到自己房间的墙上当成座右铭。他每天下午放学回家后就马上学习,晚上一般学习到深夜11点多种,有时甚至学习到次日凌晨1点多钟。

  天道酬勤。去年高考,申栋材终于考上自己理想的学府:北京大学,为自己的家庭写下光彩的一页。


上一篇:学习型社会 树立教育时空观   下一篇:学习管理与学习型组织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