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研究与探索>文章内容
和谐社会与社会活动家
来源:指导小组 作者: 发布时间:2005-07-12 (阅读次数:
认真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与基本要求,深刻分析这一重大任务给工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培养建设一支工会组织的社会活动家队伍,积极发挥工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做好工会工作是一个机遇
首先,和谐社会高度重视人的问题。它把人作为社会的主体、企业的主体,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贯穿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工会是做人的工作的,当人被推崇到这样一个极为重要的位置时,无疑为工会做好人的工作、做好职工的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思想基础和社会环境。
 其次,和谐社会高度重视利益关系问题。它强调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自身物质与精神之间关系的和谐,也就是利益的均衡、机会的公平、心态的平和。工会是做协调利益关系工作的。重视利益关系问题,无疑为工会工作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内容,激发了工会工作的活力。
 另外,和谐社会高度重视社会组织的作用。它强调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过去较长一个时期里,政府不但“办企业”而且“办社会”,如同直接办企业带来一系列负面效果一样,政府办社会同样办了许多不该办、办不好、应该由社会组织来办的事情,没有履行好管理社会应有的职能,同时也使社会组织本身发育缓慢。社会组织的发育程度作为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标志,目前已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重视社会组织的作用,无疑为发挥工会组织在内的社会团体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拓展了广阔的社会空间和活动领域,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给工会组织带来了新的挑战
 第一,和谐社会中职工的需求更加多样,层次更高,领域更宽。不仅是基本层次的需求如经济利益的需求,还包括政治层次的需求、精神文化层次的需求;不仅有生存层次的需求,还有发展层次的需求、自我实现层次的需求,等等。这对工会组织来说,无疑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不能提升工会工作层次和领域,有效满足职工这种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工会组织就有可能被职工冷落。
 第二,和谐社会中社会利益与劳动关系的多样化,造成协调难度加大。和谐社会作为社会结构与职工内部结构合理、关系协调的社会,要求工会不仅要参与协调劳动关系,还要参与协调社会利益关系,不仅要参与协调生产者与经营者之间、劳动者与建设者之间关系,还要协调劳动者内部不同群体之间的关系,包括新兴阶层职工与传统产业职工的关系,正规部门、正规就业者与非正规部门、非正规就业者(也就是灵活就业者)的关系,进城务工人员与城镇职工的关系,等等。这对工会的协调能力与水平无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 第三,和谐社会中社会组织多样化,职工选择空间增大。目前活跃在大街小巷的各种兴趣小组、非政府组织(NGO)、社会民间组织、联谊会等,以雨后春笋之势发展壮大。他们能够或多或少地对职工群众产生影响,与我们争相吸引职工群众资源。职工反映自身利益诉求渠道多样化,是实现社会化管理的必然结果。但是,如果工会组织不能适应这种发展需要,同步增强作用,就有可能使一些职工疏远工会这一维护权益的渠道,最终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 上述三大挑战,一是从内部,体制内原有的职工有可能对工会工作的满意度不高,导致现有会员资源的流失;二是从外部,体制外的各种合法或非法组织,以各种合法或非法手段影响职工群众,争夺职工群众资源。对于这一点,单纯认为构建和谐社会只有机遇而没有挑战,这本身就是一种隐患,就是一种挑战。
 三、工会干部成为社会活动家是适应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 王兆国同志在全总十四届三次主席团(扩大)会议上提出,全总机关和省级工会的主要领导同志要努力成为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协调劳动关系专家。这对工会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构建和谐社会,对于工会组织来讲,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建设一支符合和谐社会要求的工会干部队伍,也就是工会干部要努力成为社会活动家。
 这是由工会组织自身的社会属性决定的。过去我们一般比较强调工会的阶级性、群众性,但实际上工会作为重要的社会政治团体,还有社会性的一面。可以说,社会性也是工会组织的本质属性之一。只不过长期以来,由于社会本身相对于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不完整,使得工会组织的社会性没有也无法得到充分展示的相应条件和平台,但这不等于说工会组织不具备社会属性。
 这是由工会组织服务对象的结构变化所决定的。过去工会工作的对象大部分集中在企事业单位,也就是正规部门、正规就业者。而现在职工流动性增加,大量职工由单位人变成社会人,特别是大量进城务工人员进入职工队伍,改变了职工队伍的内部结构,他们的分散性、流动性等特点,决定了作为他们的组织———工会,也必须随之调整活动方式和空间,从而要求工会干部把目光投向社会,投向社区。
 这是由工会工作领域变化决定的。职工利益不再限于劳动关系方面,还带有社会利益成分,其利益的实现不仅仅依赖于单位,还取决于国家的宏观经济社会政策,职工的社会角色多重化倾向越来越明显,从而要求工会干部必须拓宽视野,不仅要成为协调劳动关系专家,还要成为社会活动家。
 这是由和谐社会本身所要求的。和谐社会要求大力培育发展社会组织,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要求社会组织各安其位、各得其所、各尽其能,在政府与社会成员之间起到沟通、协调、表达、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工会组织作为社会组织的一支重要力量,工会干部作为工会组织的活动主体,无疑也必然要适应这一发展趋势,主动融入社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应有作用。
 这也是我国工人运动与世界工人运动的经验总结。我们党成立初期,产生了一大批工人运动领袖、骨干,他们不但在工人中有很强的感召力,在社会上也有较高的影响力。他们社会活动家的身份,为其搞好工人运动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保障。长期以来,一些外国工会领导人也大都活跃在各自国家甚至国际舞台上,形成较丰富的社会活动经验与阅历,为其从事工人运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些经验无疑可以为我们提供借鉴与参考。
 四、工会干部要努力成为社会活动家
 对于广大工会干部而言,要成为社会活动家,并非一蹴而就的轻易之举,而是一个比较高的要求,也是一个比较长的实践过程。为此,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 第一,努力树立社会意识。过去我们比较多的是强调单位意识、企业意识,现在还必须树立社会意识,强化社会责任。工会作为执政党领导的最大的社会政治团体,作为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拥有1亿多会员,在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树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建立完善工会工作的社会评价体系,塑造一种敢于和能够承担责任的社会组织形象,取得更加广泛的社会认同。
 第二,积极参与社会管理。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是社会和谐的重要表现。工会干部不仅要熟悉和善于参与经济政策的制定,还要熟悉和善于参与社会政策的研究与制定,参与社会事务的管理,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畅通信息渠道,及时反映和表达职工群众的意愿和要求,组织和代表职工搞好群众监督,保护和调动职工参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推动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的建设。
 第三,注意维护职工的社会权利。按照现代管理理论,职工不仅是经济人,还是社会人,不仅有劳动经济权利和民主政治权利需要维护,还有社会权利需要维护。因此,工会干部要把职工放在社会的大背景、大环境中来维护和服务,既要高度关注职工的经济、政治、文化权利,还要重视和关注他们的社会权利,努力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落实他们的社会权利。
 第四,探索社会活动方式。逐步改变过去单纯围着单位、围着正规部门和正规就业者开展活动的工作方式,适应社会需要,探索形成一套新的运作方式。要研究和把握社会运行的规律与特点,使自身的工作方式方法与社会的运行节奏相互衔接、相互协调。
 第五,善于借助和开发社会资源。工会的送温暖工程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效果,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社会化,把工会的关心与社会的关心结合起来,利用社会力量办工会,弥补工会自身力量不足。其它工作也完全可以这样做。职工面临的问题往往也是社会面临的问题。因此,要善于开门办会,建立广泛的社会联系,参与公益事业等社会活动,建立工会的顾问团、智囊团,完善工会组织领导下的维权机制,开发社会各类资源,从而延伸工会的手臂,同时为社会上专家学者帮助职工说话办事搭台造势,形成工会与社会的良性互动。这既有利于工会作用的充分发挥,也有利于和谐社会的顺利构建。
上一篇:用持久的学习力和持续创新精神锻造一流团队   下一篇:深刻理解学习型领导班子的含义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