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莆田”,公安交警要为创造一个安全、和谐和文明的交通环境而尽心尽力,尽职尽责。要着力做到“五个必须”:
必须解放思想,以开拓促创新。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处理好局部与社会整体的关系,必须抛弃那种孤立、单一、粗放型的陈旧观念,建立开放整体、系统的科学管理思维,推进道路交通管理的社会化进程,要逐步实现“两个转变”。
要实现部门工作向政府工作转变。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主动争取党委、政府对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重视,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摆脱“部门利益”的狭隘思想,将其作为关系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大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大力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并将其形成长效的运行机制加以落实。要实现单一部门行为向社会化行为转变。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社会化是交通管理事业必然的产物和形势所需,要想减少事故,降低伤亡率,交通管理必须形成社会化,达到齐抓共管的局面,也只有全社会形成合力,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才会走出低谷,走上交通安全管理社会化道路。
必须强化管理,以管理促服务。道路交通管理的过程就是服务的过程,因此,必须树立“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实现管理”的意识。要处理好近期与长远的关系,走良性发展之路。要改变管理办法,逐步由审批式、运动式和突击式管理向日常动态、随机管理转变,要改变管理重心,由事后管理向事前和事中管理转变,增强工作主动性。要狠抓源头管理,筑牢防事故的第一道防线,对驾驶人、机动车实施科学严格的管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手段,如引进路考仪等先进设备,提高准入门槛,堵住漏洞,才能有效消除安全隐患,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要大力加强一线路面执勤执法工作,把路面作为预防事故的主战场,大力向一线倾斜警力和装备,科学安排和调整警力,量化管理任务,强化管理效果,积极借助网上查询和移动“电子警察”等科学手段,不断提高道路交通管理的技术含量,实施对道路交通安全的精确管理和精确指导。
必须推进改革,以改革促发展。要强化改革创新意识,坚定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大胆尝试,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机制,目前应当着手三个方面的改革。一要改革路面勤务模式,建立一套动静结合,以动为主,点线结合,以线为主科学高效的警务管理运行机制。二要整合警力资源,发挥整体效能。按照全国会议的要求,积极稳妥地进行公安警务改革工作,打破警种堡垒,实行有限的一警多能,挖掘和发挥现有警力的最大效能。三要改革民警激励考核制度。进一步解决干好干坏、干多干少、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问题,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民警岗位考核体系,真正做到奖优罚劣,有效地调动和激发广大民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必须塑造形象,以形象促效应。交通警察的形象决定着管理水平和服务的质量,文明的行为能有效增强被管理者的自觉服务意识,使管理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结合交警支队年内开展的“树形象,创一流”活动,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一要正确处理好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的关系,做到执法有质量,服务有周到,办事有人性。同时要坚持对民警进行经常化的法制教育,有重点、有计划,分期分批组织民警进行执法培训,增强民警执法意识和服务意识。二要正确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要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出发,从过去管理型向现代的管理加服务型转变,积极推进各项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三要正确处理好素质与发展的关系。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公安交警队伍,走内涵式发展的警力扩张之路,在建立健全办事程序和办事规范等方面进行扎实细致的工作,向一警多能方面发展,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和专业型的警队,为实现道路交通管理的科学化,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作出贡献。
必须结合实际,制定新的举措。要认真履行道路交通管理职能,制定交通管理的新举措,目前应积极制定落实几个新举措,如制定城区机动车发展规划,控制其发展规模,尤其是控制摩托车发展,以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提升城市化品位;解决交通乱源,对平交叉路口、车站路口、城乡结合部等交通秩序混乱的地方实施综合整治;对摩托车、拼装车、柴三机、残疾人专用车从事非法客运的要采取堵疏结合,以疏为主的办法加以解决,确保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同时要建设农村道路交通管理网络。
交通安全首先是人的安全,公安交通管理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神,无论是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还是执法活动,都应当体现对生命的关爱,人文的关怀,只有这样,构造和谐社会才有坚实的基础和保障。_sd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