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研究与探索>文章内容
发挥工会组织的独特优势 为构建和谐社会再创伟业
来源:《工会博览》2005年12期半月刊 作者: 发布时间:2005-09-11 (阅读次数:

【内容提要】工人阶级是我们党执政的最重要的阶级基础,也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基本力量。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工人阶级的主体性参与。工人阶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与其它新兴社会阶层一起,构成了我国社会的基本群体。应该更广泛地团结广大职工群众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这是弘扬工人阶级先进性,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的必然体现,也是党对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出来。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协调和配合。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得其所和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稳定有序、安定团结、各种矛盾得到妥善处理的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小康社会的基本特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它既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最近目的和利益”,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未来”利益,也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实现了四位一体的飞跃。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代表了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工会作为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

工会的性质一方面决定了工会组织的一切活动必须与党的方针政策相一致,必须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呼唤工会发挥其自身作用,特别是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更应有所作为。

王兆国同志在中国工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工作报告指出:“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党和国家事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建立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

近几年,我市各级工会组织处理了大量的劳资纠纷问题,化解了社会矛盾。如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和工会与政府联系会议制度,解决拖欠工资、协调劳动关系;进行集体合同的立法研究,开通各种形式的工会维权热线;建立健全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职工法律援助中心、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旗帜鲜明地及时介入处理了一批侵犯职工合法权益重大事件等。广大工会积极解决处理劳资纠纷有效地维护了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促进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当前,我国工人群体呈现出内部结构多元化的特点,对此,工会应充分发挥整合和团结多元化工人群众的作用。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使工会代表并集中工人的利益诉求,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切实维护职工权益,积极参与协调劳动关系和社会利益关系。工会组织要大力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充分激发创造活力。

工人阶级是我们党执政的最重要的阶级基础,也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基本力量。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工人阶级的主体性参与。工人阶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与其它新兴社会阶层一起,构成了我国社会的基本群体。工人阶级在人数规模、领域分布、经济贡献、政治地位、社会作用等方面都要超出其它类别的社会群体,成为我国社会结构的主体部分。工人阶级的这一现实地位,决定了它将对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主体性影响。工人阶级知识化、技术化的发展趋势,将整体性地提升工人阶级的基本素质,推动整个阶级走向社会的中间层面。工会应该更广泛地团结广大职工群众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这是弘扬工人阶级先进性,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的必然体现,也是党对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必然要求。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工会组织就要尽可能地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纽带作用。工会与职工群众有着天然的联系,工会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就要发挥党和政府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上下纵横的组织体系和人数众多的积极分子,建立职工思想信息反馈机制和多层次多渠道的信息传递网络,及时掌握职工群众的各种心态,洞察职工群众中的各种不稳定因素,了解他们的意见和呼声,预测和分析职工队伍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准确地反映上来。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工会组织就是要充分发挥其建设职能,建立促进经济运转机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动员作用。工会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就是要充分发挥工会的建设职能,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经济工作中心以及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牢牢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主题,积极探索和创新群众性经济技术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通过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劳动竞赛活动、合理化建议活动、职工技能培训活动等,把职工群众潜在的智慧和活力充分激发出来,把蕴藏在职工群众中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把职工群众最大范围的动员组织起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工会组织就要建立健全维权保障机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稳衡作用。各级工会要根据工会法和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建立对劳动者的维权保护机制。要进一步突出维护职能,加强平等协商、签定集体合同制度,推行工资谈判制度,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制度,强化劳动法律和安全生产监督制度,推行职工法律援助制度,积极参与劳动仲裁,切实解决劳动关系中的矛盾和问题。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工会组织就要建立健全宣传引导机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凝聚作用。要利用各种形式和手段,广泛开展职业道德建设、创建学习型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等,不断提高广大职工的素质,把职工的思想和行为凝聚到党的方针路线上来,把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来。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工会组织建立起民主参与机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疏通作用。民主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动力,没有民主就没有和谐。工会是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承担者,工会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就是要充分履行自己的参与职能,疏通基层民主渠道、保护职工民主权利,建立民主参与机制,通过强化与政府或行政的联席会议制度,市长联络员制度,民主协商制度等,加强源头参与。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工会组织就要建立补偿调节机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协调作用。和谐社会应是各方面利益关系都能协调的社会,其核心价值理念是公平与公正,维护公平和公正,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前提。因此,除了整个社会要构建协调机制以外,工会也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补偿调节机制。

我们要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立足本职,忘我劳动,积极进取,争创一流,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保持稳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为完成“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任务、推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再立新功、再创伟业。——sdl


上一篇:抓好中心组理论学习 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   下一篇:镇江供电公司创新工会工作模式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