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研究与探索>文章内容
工程院给新当选院士的一封信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5-02 (阅读次数:

               中国工程院给新当选院士的一封信
编者按 中国工程院始终重视建设一支素质高、学风正、品德优的院士队伍。每次增选新院士,都要向院士本人及所在单位发信,强调自律方面的要求。当前院士队伍建设备受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本报发表这两封信,以期增进社会的了解和监督,相信对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也具有积极意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工程科技界的最高学术称号和最高荣誉称号。这个称号是国家和人民对您多年来辛勤工作所取得成就的充分肯定,同时也意味着新的责任和使命。

  您能获得院士的荣誉,除了自己的艰苦努力,更有国家的培养、人民的抚育和时代提供的机遇,也是前辈、师长、同事和家人的帮助、教育和支持的结果。在每一位院士取得的成绩中,都凝结着千百万人的心血,每位当选院士,都是中国人民的普通一员,没有任何特殊的权利。在我们的双肩上,担负着中华民族振兴与发展的特殊的责任。

  中国工程院要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关键是建设一支素质高、学风正、品德优的院士队伍。为了不辜负国家和人民的期望,让我们以如下八条共勉:

  1.继续发挥自己在工程科技领域的专业特长,开拓创新,自强不息,深入工程科研实际,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从事一线工作,努力为祖国的现代化事业和青年人才的培养作出新贡献。

  2.您将会感受到社会各方面对院士很高的期盼和尊重。这需要我们以清醒的头脑面对,谦逊地评价自己,严格地要求自己,避免过多的社会兼职,婉拒过高的、不适当的物质待遇,不参与媒体对本人成果的“炒作”,维护院士称号的崇高和尊严。

  3.院士不是“万事通”,应避免参加各种与自己专业无关的评审、鉴定、咨询等活动,特别是商业性广告和造势,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不必要的应酬上。旗帜鲜明地反对伪科学和封建迷信活动。

  4.在当选院士以后,更要谦虚谨慎,平等待人,不以“权威”自居,保持优良的学风,带头营造科学民主的学术环境和氛围。

  5.继续弘扬科学精神,以身作则,努力成为科学道德建设的模范,唯真求实,力戒浮躁,淡泊名利的身体力行者。实事求是地充分肯定同行和同事们的贡献,尊重他们的劳动和成果。正确处理成果、论文和报奖的署名和知识产权问题。加强对自己的学生和助手等年轻人在科学道德方面的教育和培养。

  6.严守院士纪律。遵守我院制定的院士自律规定和各项行为规范。在增选新院士时,谨慎公正地用好院士的推荐权和选举权,准确把握院士的标准和条件,不受干扰,公正无私地进行评审和选举。

  7.在各方面严于律己,主动听取并正确对待各种意见,自觉接受群众、单位和社会的监督。

  8.院士的作用是重要的,但能当选院士的人毕竟是少数。院士有责任和义务广泛团结自己周围的科技工作者,共同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希望您把这封信放在案头,记在心头,常阅常新。

  让我们珍视院士称号的纯洁性,共同努力维护中国工程院的崇高声誉,共同建设好我国的工程科技队伍,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为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民族振兴的伟大事业团结奋斗!

中国工程院

二00五年十二月十三日

            中国工程院向当选院士所在部门和单位提出的建议

一、当选为院士是国家对他们过去工作成就与贡献的肯定,他们也肩负着为我国工程科技事业继续做出贡献的历史重任。当选院士仍然是本单位的普通一员,离不开组织和大家的支持和关心。希望你们在继续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的同时,在政治上思想上更加严格要求他们,对他们的不足也能及时提醒
与帮助。

  二、院士是在其专业领域做出突出成就的专家,但不是“万事通”,应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让他们把有限的精力用在“刀刃”上。建议不要安排他们参加那些本学科领域以外的各类评审、鉴定、咨询和评奖等活动,不宜使他们在一些应酬性活动中分散宝贵的精力。

  三、对院士的成就和贡献宣传要恰当,避免“炒作”。“院士”只是一个荣誉称号,并不是一种职称和职务,不宜处处以“院士”称呼。不举办当选庆祝活动,也不宜把过高的、不适当的物质待遇加到院士身上。不宜过早地给年轻院士压上行政职务,以使他们集中精力在专业领域取得新进展。

中国工程院

二00五年十二月十三日


上一篇:新元公司开展人本管理纪实   下一篇:工运观察:打造更多的金牌工人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