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农民工>理论探讨>文章内容
评论:农村科技服务的成功实践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5-05 (阅读次数:

评论:农村科技服务的成功实践


责任编辑:张页维  ︱ 来源:科技日报 ︱ 发布日期:2006-7-31
    农业科技人员以承包合同的方式给农民送技术、搞服务,自己也获得科研和经济双重效益,极大地调动起他们服务农业科研和推广科技成果的积极性。  
    发达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是农业生产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新农村的需要。这个体系的基本功能是,把政府、科技人员、农民三者紧密地粘结到一起,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实现效率提高、成本降低、风险共担、利益共赢。其中,农业科技人员是这个体系的“主角”。主角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整个体系的活跃度和稳定性就提高了。  
    山西省的农村技术承包模式达到了这样的目的。农民欢迎它,因为承包以合同的方式保证了农民通过新技术获得效益,为致富上了“保险”;科技人员欢迎它,因为科技人员的知识和技术有了广阔的市场,技术价值得到了实际利益的体现,解决了科技人员有矢无的现状;政府部门欢迎它,因为承包把政府推广科技的意愿通过市场行为有效地表达出来,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握在一起,大幅度地降低了政府投入成本。一些新技术的推广,由于双方共担风险,供需双方都有了积极性,比单纯靠国家拿钱去推广新技术成果快。  
    农村技术承包的好处有许多:为实施科技扶贫提供了突破口,便于在贫困地区推进农业产业化;加速了农业技术成果的转化,缩短了科技项目从成果到推广的周期;以利益为纽带培养了一大批年轻的农业科技人员;为农村科技特派员与农业科技服务流动专家大院的服务提供了载体。  
    可以说,山西省科技对农业的贡献份额由开展承包前的15%—20%增加到现在的45%—50%,就是这个探索的成功实践。

上一篇:农村劳动者失业应纳入社会失业登记   下一篇:来自基层的几点期盼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