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我国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因工业项目、规模企业少,经济效益差,财税增幅缓慢,地方财政捉襟见肘。按理说,这些地方的领导干部办事应该节俭、花钱应该“小气”些。然而,某些人却“大方”得很:各类办公楼、写字楼、招待所越建越气派;不切实际地大搞城市亮化工程;出行要坐高级轿车;出差要住高档宾馆;来客招待要上名酒佳肴;有的甚至借外出招商引资和考察学习之机,到处游山玩水。广大群众对上述“穷大方”的行为很是不满,辛辣地称之为“大方穷”。 一些领导为何不事节俭、而热衷于“穷大方”呢?究其原因,一是源于所谓的“政绩观”,认为在自己任上,不搞几个“标志性”工程,不出几处“亮”点,就显示不出自己的“政绩”,就难以升迁。至于欠下的债,自有下任领导来还。二是死要“面子”,认为如今办事花钱小气,会被人家看不起,于是便“打肿脸充胖子”。三是“崽卖爷田”心不疼,认为“大方”掉的钱反正是公家的,不“大方”白不“大方”。四是囿于“礼尚往来”的潜规则,认为我们外出考察学习,人家盛情款待自己,我们当然也要热情招待人家,岂能做“小窟里的螃蟹”。至于上级来人,则更要倾囊款待了。 然而大量事实表明,这些欠发达地区还有不少村不通公路,许多农民喝不上干净的自来水、用不上清洁卫生的厕所,不少城镇的居民吸不到新鲜空气,一些城市下岗职工、农村特困户及其他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就医还很困难,急需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因此,我们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带头建设节约型社会,办任何事都切忌铺张、不可浪费。即使我国今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了,也要力戒“阔爷”作风,屏弃“穷大方”的痼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