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农民工>理论探讨>文章内容
农民盼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5-05 (阅读次数:

农民盼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


责任编辑:张页维  ︱ 来源:农民日报 ︱ 发布日期:2006-7-28
    在贵州采访农民看病难的那些日子里,我们每天心里都是沉甸甸的。有人说,病魔是压在农民头上的一座大山,这话一点不假。采访中,我们接触到一些农民,家中亲人患有不治之症,他们为了给亲人治病,把家里能卖的东西全卖光了,能借到的钱也都借遍了,欠下了巨额债务,有的甚至采取卖血的方式来筹集医疗费用。
    没有农民的健康,就没有农村的小康。保障农民健康,必须建立和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让农民不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可现实是农民对合作医疗有顾虑,因为在贫困地方,尤其在中国的西部省区,农民每人每年要交10元钱,对一个贫困家庭来说,这就是一笔大投入,更何况报销比例、制度保障能否兑现,很多农民心里没底。所以,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总是很怀念他们那个年代的“赤脚医生”。那时,每个村里都有“赤脚医生”,每人每年交几角钱到大队,看病不挂号,吃药不交钱。城里医院送医送药到农村,一些城市医生甚至把家安在了农村,不少大学毕业生也都愿意在农村工作,很多手术在家门口医院就可以完成,真正做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危重病人才往县里送”。可后来,“赤脚医生”没有了,城里来的医生也都“飞”了,有点本事的乡村医生也都各奔前程去了。
    政府增加了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将有力地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环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缓解部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可是在西部地区,一些农村医疗机构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在西部一些山区农村卫生所设施的简陋:一两张长凳,一张桌子,里屋一张有些脏乱的床。一些该有的医疗设备记者压根就没看到,仅有些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和几把镊子、剪子。
    在目前医疗卫生投入总量增长,高端医疗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下,那些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反而没有基本的医疗保障,对“赤脚医生”的怀念不正是农民渴望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的体现吗?占人口总数三分之二的农民看不起病值得我们深思。

上一篇:管好新农村资金是当务之急   下一篇:力除“穷大方”的痼疾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