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农民工>理论探讨>文章内容
发展现代农业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5-05 (阅读次数:

发展现代农业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责任编辑:张页维  ︱ 来源:吉林农网 ︱ 发布日期:2006-6-26
    高立群(吉林省委党校工商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发展阶段和发展任务的科学把握,也是新阶段“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深化、升华和发展。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吉林省“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显然,发展现代农业是吉林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 
  所谓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阶段,其实质是农业生产要素组合高度化。现代农业内涵更为丰富,已从原有的第一产业扩大到第二第三产业。它不仅包括产中领域,还包括产前和产后领域。现代农业已成为一个与农业发展相关、为发展农业服务的产业群体。
  这个围绕着农业生产而形成的庞大的产业群,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与农业生产形成稳定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利益共同体。现代农业还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日益依赖着不断发展的新技术投入,新技术是现代农业的先导和发展动力。现代农业还具有多种功能和产业化的组织形式。它是以市场为导向,市场取向是现代农民采用新的农业技术、发展农业新的功能的动力源泉。从发达国家的情况看,无论是种植经济向畜牧经济转化,还是分散的农户经济向合作化、产业化方向转化,以及新的农业技术的使用和推广,都是在市场的拉动或挤压下产生的。同时,现代农业在突出现代高新技术的先导性、农工科贸的一体性、产业开发的综合性的基础上,还强调资源节约、环境零损耗的绿色性。因此,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发展现代农业。在农业的发展思路上应实行农民增收来源由主要依靠粮食增收向主要依靠多种经营、精深加工和非农产业转变;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必须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培育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必须鼓励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必须培养现代农民。

上一篇: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亟待破解四大难题   下一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重点解决五类矛盾纠纷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