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钱,缺资源,缺人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许多农民在抱怨这类事情。但是,条件的限制是否就应成为农村建设止步不前的理由呢?看看地理位置、经济基础、自然资源都相差无几的桔园村和塘灯村,所展现出的截然不同的面貌,我们不难得到答案。虽然现在两个村子的差别可能还只体现在村容村貌上,村民的生产生活水平暂时并没有多大的变化,但是两个村子却给了人迥异的发展希望。
事实上,很多农村都没有贫乏到一无所有的地步。有一位大学教师去山区农村考察,那里的农民抱怨,村子里缺钱、缺资源,发展不起来。但是,这位老师却发现,这周围的山里到处都是宝:药材、木耳、香菇……土鸡在城里能卖20元一斤,有人来这里收购,但是没有人家养。这里有这么多山,随便围一块地,放上几千只鸡,鸡靠吃虫子就能长。还有山里那么多板栗树,都荒了,没有人管理。是没有资源吗?显然不是。但是,村里没有一个人去探索和利用这些资源,大家都在眼巴巴地干等着。
的确,“新农村建设”给了广大农村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和氛围,但是“新农村建设”不是点石成金的仙人手指,指望农村现状因“新农村建设”而一夜之间得到根本改变,显然是不现实的。“新农村建设”更是一个号召,号召大家,尤其是广大农民行动起来,而不是把“新农村建设”单纯当成外界对农村的帮助。农民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
所以,我们不要总在抱怨我们不能干什么,而是应该思考,在现有的条件下我们能干成什么,去开发资源、探索途径。否则,我们总会找到一万个理由,来说我们没办法建设新农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