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农民工>理论探讨>文章内容
针对新农村建设初始阶段出现的冷热不均现象 学者建言如何让农民真正当主体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5-05 (阅读次数:

针对新农村建设初始阶段出现的冷热不均现象 学者建言如何让农民真正当主体


责任编辑:康永兴  ︱ 来源:农民日报 ︱ 发布日期:2006-6-16
    在由中共中央党校“三农”问题研究中心举办的“中国新农村建设道路调研研讨会”上,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专家围绕“怎样让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交流了各自的看法,并形成一致意见。
    “新农村建设不是城镇化,也不是工业化。那么新农村建设的方向是什么?当前应该先把这个问题弄清楚,不能只低头拉车不抬头望路。”中共中央党校“三农”问题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刘德喜在研讨会上说。刘德喜认为,在新农村建设的起步和摸索阶段,不少地方在搞大拆大建,这样的建设没能有效反映中央的真实意图,也可能违背了农民的意愿。新农村建设是9亿多农民参加的建设,农民应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必须充分发动农民,组织农民。没有农民积极参与的新农村建设,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他说,根据他本人的调查,现在的状况是上头热,下头不太热。为此,刘德喜指出必须想方设法把下头变的比上头还要热,必须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湖南省社科院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文胜在研讨会上明确表示,新农村建设是农村本位的改革,其主体本应以农民为核心,可是现在建设新农村的责任大部分却由政府在承担。他认为,我们当前的新农村建设,应是农民自主的新农村建设,而不是政府代替农民作主的新农村建设。没有农民积极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是很难取得成功的。新农村建设究竟为了谁?很显然是为了农民,为了农民就不能站在政府和城市的角度来建设新农村。因为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城市文明是不同质的文明,也就是不同质的文化,如果用工业文化、城市文化的价值尺度来衡量,估计是格格不入的。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城市工业文明、城市文明与美国和法国等国家没有太大区别。我们之所以是一个中国人,而不是一个美国人或法国人,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农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区别。我们必须在尊重农民、尊重农村的优秀传统文化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基础上,发动广大农民积极参与,使新农村建设变成农民自身的需要,才能够事半功倍。否则,可能会使新农村建设偏离正确的方向,群众也不可能会满意。
    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孟志中说,农民是农村和农业的主体,因此农民问题具有综合性。我国自秦朝以来,每一个政权的兴衰存亡都与农民问题相关。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伟人无不同农民问题联系在一起。洪秀全是农民乌托邦政治的代表者和实践者,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是要推翻压在农民头上的千年封建帝制,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阐明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邓小平开创的改革开放事业始于、也成于农民问题的解决。历史一再表明,只有正确地把握中国的农民问题,才能着手解决中国的其他现实问题。谁能富有成效地解决一个时代的农民问题,谁就能大大推进中国社会的进步,他也就能成为中国的历史伟人。农民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我们必须尊重农民意愿,也就是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依靠力量是广大农民自己。这就从过去单纯地应付困难问题转为主动出击,在建设中克服问题,化消极为积极,化被动为主动。同时,这也意味着从孤立的破解转为全面的建设。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赵黎青教授认为,尊重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必须妥善解决农民的人格权和财产权问题。首先农民在社会中应得到应有的尊重,让农民尽可能多的享受国家给予的实惠。其次国家必须采用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确保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害,土地是农民生存最核心的保障。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基层党组织怎么去领导新农村建设?他说,根据他的调研,个别基层党组织目前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一个既得利益集团,有些个别基层党组织的所作所为大部分不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是为了集团自身的利益,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国家利益的部门化,这个问题必须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以防止其蔓延。

上一篇:农村建房何必热追欧式风格   下一篇:加快防沙治沙 推进新农村建设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