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来到一个居住十分分散的小村落,这里一个百十户的村,村民就可能居住在几十,甚至是上百公里的范围内。意想不到的是这个村用从上面争取来的资金,建成了一个欧式风格的村民委员会办公室,显得非常显眼、富丽堂皇。
车子来到村委会大院外边,大院的门是锁着的,平时很少有人来。这么大的房子,光冬季的取暖用煤就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坦率地讲,新农村建设开始以来,许多地方的村委会建设和小城镇改造,已经采用了欧式建筑风格。这些建筑物在刚开始时也许能够引起人们的好奇,但从实际来讲却并不实用,不一定适合我国农村居民的实际需要。除了好看、洋气外,这些异域风格的建筑物是难以被农民接纳的。用农民的话来讲就是“驴粪蛋子表面光”、“包谷肚子毛料裤子”。
“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新农村建设并不是要绝对排斥欧式建筑物风格,但这不等于可以照抄硬搬别人的模式。我们也应有适合于我国农村各地实际的建房模式,也就是有我们自己的建筑风格。我们的许多村落民居是在长期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定型的,是人们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的结晶,应该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更大程度的继承、借鉴和发扬,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建筑风格,切不可邯郸学步,既没有学到别人的精髓,又丢失了自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