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农民工>理论探讨>文章内容
加快防沙治沙 推进新农村建设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5-05 (阅读次数:

加快防沙治沙 推进新农村建设


责任编辑:康永兴  ︱ 来源:人民网 ︱ 发布日期:2006-6-19
    在各地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候,第十二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来到了。此刻我们更深切地感到,做好防沙治沙工作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土地沙化与经济落后是一对孪生兄弟。我国现有174万平方公里的沙化土地,占国土面积的18.1%。全国贫困人口有一半分布在沙化严重的西部地区。沙区是当前我国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生态状况恶劣的地区,沙区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如果沙区恶劣的生态环境得不到有效改善,沙区落后的经济状况就不可能很快扭转。因此,加快防沙治沙步伐,改善生态环境,既是沙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相继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三北”四期工程和退牧还草等一批重点生态建设工程,颁布了《防沙治沙法》,出台了《全国防沙治沙规划》,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防沙治沙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去年发布的第三次全国荒漠化监测结果显示,我国沙化土地面积首次出现了净减少,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变为现在年均缩减1283平方公里,沙化扩展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但从整体上看,防沙治沙取得的成果还是暂时的、阶段性的,沙区的生态环境还非常脆弱,土地沙化的形势依然还十分严峻。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迫切要求防沙治沙工作实现大的发展和突破。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好防沙治沙与发展经济的关系,努力形成防沙治沙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反哺生态建设的良性循环。一方面,要继续推进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作,严厉打击乱采滥垦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从源头上防止和控制土地沙化,巩固防沙治沙的成果;另一方面,要把治沙与治穷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地发展沙产业,调整沙区生产结构和产业结构,发展沙区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推动沙区农村逐步走上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 
    防沙治沙是一项复杂、艰巨、长期的战略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保护中华民族的生存根基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防沙治沙工作的重大意义,以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真抓实干,锲而不舍地抓好防沙治沙工作,进一步加快沙区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上一篇:针对新农村建设初始阶段出现的冷热不均现象 学者建言如何让农民真正当主体   下一篇:人民日报:把先进文化送进农村千家万户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