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新农村建设成了高频词,如何建设新农村成了大家潜心研究和探讨的中心话题。近一时期,笔者同基层干部探讨新农村建设,得到的“答案”几乎大同小异:“选择条件较好的‘先进村’……”可见,有不少基层干部的确存在“重锦上添花,轻雪中送炭”的思想。 建设新农村,起步阶段需要打造一两个典型进行试点,进而通过典型进行示范带动。这种做法本身并没有错,关键在于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典型。试点村应该从实际出发,突出特色,不能搞一个模式、一刀切。应该是可学的,绝不应是让人望而却步的,应该是那些因地制宜用创新精神实现后进变先进的。只有这样的典型才具有代表性,才有实用性,才能真正成为多数落后村建设新农村的样板,只有这样,才能使试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可能一蹴而就,决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追求和满足于一时之果,也不能不思进取、错失良机,而应该扎扎实实地从解决广大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着手。 建设新农村,好的村屯应该更好,但还有许许多多的村屯,有方方面面的问题亟待解决。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发展观,不能急于出“政绩”、要“立竿见影”的工作效果,要认识到新农村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用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开展全方位的工作的思想来指导工作,而不是把个别“先进村”稍加改头换面,贴上新农村的标签,“新瓶装旧酒”,也不是把有限的资源过分集中在少数地区,使得“先进村”越来越先进,“后进村”越来越落后。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从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这里说的“最容易见效”,绝不是“锦上添花”打造那些只能看、不能学的“花瓶”和“盆景”,而是雪中送炭为群众排忧解难,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总之,新农村建设应坚持尊重实际、尊重群众,少花锦上添花的钱,多干雪中送炭的事,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