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农业产业化发展程度在全国不是最高的,但发展速度较快,大有后来居上的态势。“十五”期末,全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7931家,5年增长2.2倍,拥有固定资产242亿元,增长1.9倍;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113家,增长3.5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370家,增长近3倍。 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是抓好了以下几方面工作。建立和完善了政策支撑。“十五”期间,自治区下发了《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通知》等6个政策性文件,农业厅、农业银行等部门还相应出台了12个配套文件。建立健全了农业产业化工作机构。2002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成立了由农业、计划、财政等16个厅局组成的“广西农业产业化联席会议”,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搞好规划,抓住关键。2003年,自治区产业化联席会议编制《广西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几年来,围绕“龙头带动战略”和“合作化”战略,共认定5批111家重点龙头企业。强化服务意识,初步形成了共同推进的格局。广西农业产业化联席会议成立4年来,召开了13次联席会议。国税、地税、人民银行广西分行、农行、农发行等部门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主动上门为龙头企业服务。 “十一五”时期是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下一步,全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有5项主要任务。 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政策体系。一是各级要争取财政对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有实质性增加。二是在区农业厅预算中建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财政专项,扶持资金要争取逐年增加。三是研究出台鼓励加大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投入政策。四是创新信贷担保手段和担保办法。 进一步建立健全三大体系。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以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为主体的生产、加工经营体系。二是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强流通工作。三是建立和完善风险保障体系。有条件的地方,财政也可每年拨出一定额度资金与企业共建风险基金。积极探索政策性保险制度,鼓励保险机构开办农业保险业务。 突出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一要坚定不移地发展一批新兴优势产业。二要大力延伸产业链条。巩固提升蔬菜、水果等传统优势产业,着重建设一批外向型、标准化、无公害加工生产果蔬基地。三要突出抓好新的发展亮点。力争经过3-5年奋斗,把广西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柑桔生产基地、主要的生物能源基地和重要食用菌、中药材产业基地。四要大力打造农产品品牌。 实施《广西农业产业化“十百千”行动计划》。在“十一五”期间,扶大10家在全区最大、跻身全国前列的龙头企业;扶强100家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带动能力大的龙头企业,扶持100个合作之星并实行“广西农联”统一品牌,树立100名合作社领军人物榜样,建立一支由100名热心合作社事业的人士组成的辅导员队伍;培育1000家能稳定带动农民增收的区域性骨干龙头企业,发展1000个运作规范、效益明显的合作组织。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对外开放与合作。继续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突出抓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两廊一圈”经济区以及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等区域农业产业化的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