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农民工>理论探讨>文章内容
为什么要保护野生稻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5-05 (阅读次数:

为什么要保护野生稻


责任编辑:张页维  ︱ 来源:荔浦县农业信息中心 ︱ 发布日期:2006-8-24
    广西桂林荔浦的野生稻保护项目已经实施,有的农民朋友问,国家花巨资保护几蔸不起眼的无用野草有什么用?有此疑问是很正常的,主要原因是广大农民朋友对野生稻不了解:野生稻是什么东西,有什么用处,和我们有什么关系等等问题,没有几个人能够说得清楚,自然也就不知道保护野生稻有什么意义了。相信广大的农民朋友了解了野生稻的用处以后,一切疑问就会没有了。
    让我们来看一看野生稻是什么东西。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只要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并想一想就行了,这就是:我们现在种的谷子(统称栽培稻)很久很久以前是从哪里来的?总不会是从天上掉下来、从古到今就是现在这个样子的吧。上了点年纪的人都知道,从解放到现在,我们所种的谷子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解放初期五十年代种的是高杆种,六十年代中期以后用的是矮杆种,八十年代后种的是杂交种,这些变化都是在人工选择下形成的。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用的尚未经过人工选择的谷种会是什么样子?如果找到了这样的谷子,相信一定会有许多人想去看一看古人种的谷子到底长的什么样。事实上,在我们荔浦就有这样的谷子,这就是野生稻,就生长在荔城镇桥富大塘的苦马塘边。野生稻是栽培稻的祖先,所有的栽培稻都起源于野生稻。千百年来,野生稻经过人类的长期栽培选择,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栽培稻类型。野生稻因为处于自然条件下,没有受到人为的干扰,只受自然法则的支配,因此变化不大,我们今天看到的野生稻基本上还是远古时期的样子。它的存在表明,苦马塘及其附近,甚至整个荔浦盆地在古代可能有大量的野生稻分布。今天之所以只在苦马塘一处找到几株零星的野生稻,是因为我们人类的大量农业生产活动将其他地方的野生稻毁灭了,现在能找到几株残存的野生稻实在是万幸。
    野生稻的存在,让我们看到了远古时期水稻的样子,这是其具有的活化石意义的一面,对这一点,很多农民朋友可能觉得没有什么,因为好像这和我们没有什么关系。那么,野生稻对我们现在的农业生产有用吗?要讲清楚这个问题,先要看一看野生稻有什么特点。野生稻没有直接的栽培价值,但有重大的科研和育种价值,荔浦野生稻尚无人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对其特征特性知之不多,从现有的观察,荔浦野生稻有如下几个特点:1、水生型和半水生型均有,水生型的生活在水中,节间极长,株高可达2米,甚至更高;半水生型则长在水位变化较大的塘岸边,株高和栽培稻差不多。2、落粒性,籽粒成熟后极易脱落。3、感光性,野生稻属短日照植物,需在短日照条件下才能开花结实。4、有芒,长的超过60毫米。5、宿根性,据最先发现野生稻的林仕升介绍,现在塘岸边存在的一丛野生稻,在1980年时就已存在,可见其宿根再生性有多好。6、抗病、抗虫能力好,至今没发现野生稻有生病的。本人认为,宿根性是目前最有利用价值的特性,设想一下,如果再生稻的亩产量达到800斤,甚至1000斤以上,该有多好,晚稻再也不用去播种育秧,既简单又省事,而野生稻就有可能帮助我们达此目的。采用现代基因工程技术和育种手段,把野生稻的宿根再生基因导入栽培稻中,就能培育出既高产优质又具有良好再生能力的水稻新品种(组合)。此外,还有一些优良性状,如抗病抗虫性,若加以利用,就能培育出抗病抗虫的新品种,种田不用喷药杀虫的梦想就有可能实现。这一切都要以野生稻为基础,如没有了野生稻,一切都无从谈起。因此,保护野生稻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野生稻具有重大的科研和现实意义,其数量又十分稀少,需要我们格外珍惜和保护,如果野生稻在我们这一代消失了,我们将愧对子孙。怎样才能保护好现在仅存的几株野生稻呢?最重要的是要保护好野生稻的生存环境,防止人畜践踏,让其自由自在生长。希望广大的农民朋友特别是苦马塘周围的农民朋友,加入到保护野生稻的行列中来,多做有利于保护的事,至少不做不利于保护的事,让野生稻能够永远存在下去,让它为我们的农业生产作出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新农村应是“宜居典范”   下一篇:专家建言:大连新农村建设的路怎样走?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