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全面推进“三农”问题的解决。现在从解决“三农”问题的角度,来分析建设新农村中的一些重要认识问题和工作问题。 “三农”问题就是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彼此密切相关的问题,但是绝不是一回事。“三农”问题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系列彼此密切相关而又很不相同的问题。 明确“三农”问题一向存在,肯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三农”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意义就在于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讲话中指出的那样,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体制。现在“三农”问题的突出,不是改革所造成的,而恰恰是改革还不够深入。还有一些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所决定的,不可能超越。通过对“三农”问题的现实表现进行具体分析,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三农”问题绝不仅仅是农业本身、农村内部和农民自己的事情,而且更是影响深远的全局性问题,从而成为根本性问题。 首先,分析一下农业问题。发展农业的根本目标是提供足够数量的和高质量的农产品。解决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我国的农业生产尽管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但仍然存在着突出的挑战。正如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的那样,我国的“粮食安全存在隐患”。 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落后,尤其是农村教育的落后,更是全局性问题。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高素质的国民是最重要的基本条件。而我国广大农民的素质不提高,我国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就是空话。农村教育,绝不仅仅与农业发展有关,更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关,因为将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加入外出务工者的大军中去。不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民主法治社会的建设也难以实现。文盲必然导致法盲,而在一个法盲充斥的国家中,是难以建立起健全的民主法治秩序的。而农村教育的急迫性在于,一旦农村青少年错过了义务教育年龄段,没有受到9年义务教育,或者教育质量很低,则在他们以后几十年的工作生活中,文化素质的提高就是一件很难办的事。职业培训可以解决一点问题,但是,没有基础教育的支撑,职业教育只能是事倍功半。对一个国家来说,青壮年文盲、半文盲一旦产生,就同人口超生问题类似,其不利影响将在几十年内存在,并且非常难以改正。 最后,再分析一下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经济收入问题和民主权利问题。目前农民收入问题主要表现为:(1)城乡收入差距大。近年来,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的支农措施,但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并没有得到转变。并且在未来一个时期内,也还看不到这种差距会发生转变的明显迹象。(2)地区之间差别大。不同省份之间,农民平均收入水平有着明显的不同。(3)总体水平低。一方面,全国农民平均的纯收入水平为3255元,仍然不高。另一方面,其中更有一部分人口,收入水平更低。(4)增长速度变慢。 综上所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全面解决“三农”问题,而“三农”是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性问题。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高度重视建设新农村问题,原因正在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