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农民工>理论探讨>文章内容
江苏:多元视角中的新农村建设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5-05 (阅读次数:

江苏:多元视角中的新农村建设


责任编辑:张页维  ︱ 来源:新华日报 ︱ 发布日期:2006-8-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用创新思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江苏“两个率先”总体部署的重要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江苏省农村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的生产、劳动、收入、消费等结构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出令人振奋的发展态势:江苏的农业和农村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站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上。
    江苏的新农村建设有着自己的现实坐标。当前,怎样科学认识新农村建设的“新”内涵、准确把握好现实的着力点?如何因地制宜、因时而异、因势利导,创造性地将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部署和省委关于用“三化”思路解决“三农”问题的要求,有机地融合到实践之中?
    在江苏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学习会上,大家结合本地、本部门的实际,踊跃发言,畅所欲言,以多元的视角进行了启迪性的思考,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新农村建设:是长期的发展过程和紧迫的现实课题
    李源潮书记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农村现代化发展过程。这是我们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识新农村建设的立足点。”梁保华省长强调,“新农村建设涵盖面宽,涉及面广,在推进过程中,要统筹兼顾,科学谋划,全面把握。”这些重要观点已转化为大家学习交流中的共识。大家认为,只有从这样的视角去认识新农村建设深远的战略意义,在实践中才不会急于求成,才不会去做表面文章,才不会将其当作一时兴起的“运动”和短期突击的“工程”。
    新农村建设五句话的要求,内涵十分丰富。副省长黄莉新提出,推进新农村建设应把握“三个关键”,一是把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二是把深化农村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动力;三是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乡村民主管理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徐州市委书记徐鸣、淮安市市长樊金龙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是一个改善农业、改造农民、改变农村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因此要引导各级干部和广大农民树立长期努力、艰苦奋斗的思想。新农村建设既有长期性,同时又有紧迫性,必须以实际成效造福农民、鼓舞士气,取信社会。农民需要看到农村建设实实在在的进展,看到自身利益实实在在的增加,看到农村面貌切切实实的变化。能否切实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度”十分重要,这是对各级党委和政府执行力的深度考量。
    新农村建设一个“新”字内涵丰富。“新”在哪里?省文化厅厅长章剑华、扬州市市长王燕文说,我们决不能把新农村建设简单地等同于新村庄建设。这次新农村建设,与历史上比,与国际上比,更加全面,更高层次,更有特色,应该涵盖这样“五个新”:经济有新发展、生活有新提高、面貌有新变化、管理有新方式,还要培育新农民。
    许多同志认为,目前,江苏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虽然站到了一个新的平台,但仍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与建设新农村的目标相比,面临的任务还十分艰巨。镇江市委书记史和平、连云港市市长刘永忠等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要带着深厚的感情、良好的愿望,更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进一步深化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意义的认识。从江苏的实际看,建设新农村,是推进“两个率先”的紧迫任务;从扩大内需的角度看,农村人口是潜力巨大的消费群体,加快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是保持国民经济长期持续较快发展的战略举措;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看,新农村建设也是构建和谐江苏的重要基础。如果说农村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石,那么农村和谐则是全省和谐的关键。 
    新农村建设:须直面重点攻克难点
    农民增收难度增大,农业生产效率不高,是江苏省“三农”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难点,也是新农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大家在交流中坦言,工业发达、城市密集、人多地少、南北差距较大,是江苏新农村建设必须面对的客观现实。而向农业之外找出路,向农业本身要效益,走“三化”发展“三农”道路,则应是江苏省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
    常州市市长王伟成结合常州的实际提出,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任务,也是全面小康的核心指标,关键是要找到增收富民的渠道。对照省定的实现全面小康农民收入达到8000元的指标,常州今年要增收1000元,它主要来自八条渠道,这主要是大力发展工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转移更多的农村劳动力;通过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让高效农业帮助农民增收;放宽政策发展多种类型民营企业,增加农民的经营性和资产性收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的标准,通过农村社保扩面增收。
    “江苏省提出的以工带农、以工投农、以工办农是贯彻中央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创新,是借鉴国外新农村建设经验和做法的再创新。”省农林厅厅长刘立仁、省委农工办主任吴洪彪认为,这一方面可以依托工业企业将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个首要任务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农业发展可以为工业经济和外向经济寻找新的增长点,并实现工农要素相互渗透,把工业理念传递给农民,在工农互动中培育新型农业企业。
    长期以来,农村的公益性事业发展滞后,公共产品服务严重不足。交流中,省级机关职能部门从不同的层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省财政厅厅长包国新、省教育厅厅长王斌泰、省卫生厅厅长郭兴华等提出公共产品应向农村倾斜:江苏省应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重点是促进教育、文化、卫生和社会保障,朝向城乡一体化方向发展。尤其要重点支持农村公共卫生事业,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要着眼长远建立农村义务经费教育的长效机制,把农村义务教育全面列入公共财政的保障范畴。要重点支持农村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强苏北乡镇卫生院的更新和设备改造,支持培训乡村医务人员,省市级医院的医疗卫生队伍将深入基层到第一线。
    “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是人们的“戏言”;而“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则是许多农村随处可见的现实窘境。省环保厅厅长史振华、省水利厅厅长吕振霖对此提出,要加快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积极开展以清理垃圾、粪便、秸秆、河道、工业污染、乱搭乱建和建立相应管理制度为重点的“六清六建”工作,把农村作为环境保护的主战场。水利部门将抓紧推进以水系环境整治为重点的河道疏浚、以解决因洪致涝问题为重点的区域治理、以改善山丘水资源条件为重点的水库除险加固、以节水增效为重点的农业灌区改造、以提高农民饮水质量为重点的饮用水安全等五项重点工程。
    规划和交通在新农村建设中至关重要。省建设厅厅长周游、省交通厅厅长潘永和坦言,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但不是它的全部。高效农业示范区、农民集中居住区、农民生态保护区要统筹规划,整体设计,全面推进,分步实施。下一步我们应按照城乡规划全覆盖的要求,着力抓好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和村庄设计,积极稳妥地引导农民集中居住,推进1000个农村居住示范点和200个村庄环境整治试点,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农村建设集约发展。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是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的关键点。“十一五”期间,江苏省同样应全力“倾斜”:将完成新建改建农村公路4万公里,新改建桥梁5000座,除了所有的行政村通上农村公路,还将重点完成通往规划的集中居住点的农村公路建设,力求为“三农”发展构筑更加有力的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支撑体系。
    “当前江苏省平安创建的工作重点在农村,影响稳定问题的源头也在农村。”在分析新农村建设中的社会治安环境问题之后,省公安厅厅长黄明提出,新农村建设,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基础和保证,这也是公安机关义不容辞的职责,下一步警力部署将向农村延伸,治安防控部署也将向农村覆盖。
    新农村建设:要以改革的精神创新发展模式
    “建设新农村,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这是大家在讨论中的共鸣。
    “建设新农村,不是单一的政府行为,要重在营造市场运行机制。”省社科院院长宋林飞认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政府的行为主要是给政策、给资助、搭平台,起引导和推动作用。要通过市场化运作,把农村的土地、山林等生产要素导入市场,推向社会,

上一篇:做好激活农村市场这篇大文章   下一篇:失地农民应永久享有土地收益权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