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正值水蜜桃上市旺季,记者在著名的水蜜桃之乡——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采访时了解到,今年桃子价格又比去年平均上涨10%左右,市场售价高达每公斤10元以上。镇领导介绍说,预计今年全镇进入产出期的2.5万亩桃园亩均产值可达到1.5万元左右,亩均净收入将超过1万元。 在农业效益普遍低而不稳、农民通过纯农业增收越来越困难的当今,一项农业产业连续多年保持面积、价格、效益同步显著增长,而且在面积达到数万亩的大范围内亩均净收入普遍达到上万元,这在江苏省范围内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阳山水蜜桃创造了高效农业的一个奇迹,堪称江苏省众多的高效农业典型中的“皇冠上的一颗明珠”。 阳山水蜜桃成为江苏省高效农业的一面旗帜不是偶然的,记者在多次赴阳山以及在省内各地采访农业过程中发现,透过阳山水蜜桃这一典型可以发现高效农业项目的出现及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 目前,江苏省农业效益特别高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园艺和水产行业。记者在全省各地及省农业部门采访中发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论农业的规模和总量苏北远远大于苏南,但全省高效农业的成功典型很多都在苏南尤其是经济最发达的苏锡常地区。在不少高效益的农业产业方面,自然资源丰富、工资成本低廉、发展条件优越的苏北地区经济效益却只有苏南地区的1/3左右。以果品为例,江苏省最出名的是苏南的阳山水蜜桃和苏北的丰县红富士苹果,应该说丰县苹果产业搞得也是十分成功的,亩均效益达到2000—3000元,但与阳山水蜜桃相比,就有3倍以上的差距;葡萄是江苏省所有种植业项目中效益最高的产业,目前全省苏南苏北发展势头都很强劲。论面积,苏南不如苏北大,但论亩均效益,苏南普遍在1万元上下,其中江阴的戴志新的葡萄园更是创出了亩均收入6万元的全国最高纪录,而苏北只有2000—3000元左右,也是3倍左右的差距;茶叶也是排得上号的高效种植项目,目前质量、价格、水平、效益最高的是无锡市锡山区、惠山区等地,亩均产值高达万元左右,而全省平均水平为3200元,也就是说,苏中地区茶园的经济效益只有无锡的1/3左右;在花木、螃蟹等高效益的农业项目上,类似的现象同样存在。同样养螃蟹,阳澄湖、长荡湖养殖水面的亩均效益要比洪泽湖、高邮湖、宝应湖等地高几倍;同样是花木大县,武进、金坛的亩均效益要远远高于沭阳、如皋、江都等地。 为什么那么多的高效农业典型集中在发达的苏锡常地区,为什么同一个农业产业苏北地区都是种养规模大但效益比苏南低得多?下面所说的一个故事或许可以揭开这个奥秘:江苏省苏南特别是无锡市的锡山区、惠山区的茶叶无论是质量、价格、效益都可以说在全国首屈一指的,但是这里茶园种植面积却很少,始终没有突破5000亩规模。有次记者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时看到这样一条新闻,说云南省决定把茶叶作为富裕农民的支柱产业,“十一五”期间要扩大到350万亩。记者后来再到无锡采访时忍不住向当地农业部门领导提出这样一个想法,连云南都提出来要把茶叶发展成支柱产业,那么水平和效益那么高的无锡锡山、惠山区为什么不大面积扩大茶叶种植规模呢?当地领导讲了这样一通道理:在云南那里,一亩茶园年收入达到500元以上,当地农民就很高兴了,而在我们这里农民收入很高,就业门路很多,如果茶园面积扩得太快,亩均收入跌到5000元以下,农民就会觉得不合算了,到时候发生挖毁茶园现象,农民就会遭受很大损失,所以我们还是主张稳步扩大面积。 由此看来,一个地区农业效益的高低与当地经济发达水平和群众富裕程度有很大关系。一个地方经济发达,老百姓收入高,就业渠道多,当地农民在选择从事经营的农业项目时,要求和起点就很高,如果他从事的农业项目效益低下,务农的收入不高,那还不如到工厂去上班。除此之外,苏南地区发展高效农业虽然面临着土地、水面资源紧缺,劳动力成本高等不利因素,但同时也有苏北不具备的优势:这里的农民见多识广、头脑灵活,市场意识和品牌意识强,资金实力强,舍得大投入大产出;这里的消费水平高,优质农产品容易卖出高价格,有人说,如果阳山水蜜桃移到丰县去,很可能一半价格都卖不到;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苏南发达地区政府财力雄厚,能够拿出较多的钱来扶持农民发展高效农业。比如,今年无锡市的宜兴等地就出台一项扶持政策,当地农民每发展一亩无性繁殖的良种茶园,政府就补贴500元钱。再以无锡阳山水蜜桃为例,该镇为扶持水蜜桃产业的发展,帮助农民通过种桃致富,不但不向种桃卖桃的桃农收取一分钱的费用,每年仅镇财政就要拿出数百万元钱用于修路、聘请专家前去给桃农培训讲课、请科研单位搞新品种开发和深加工技术研究、举办桃花节为桃农促销等。而在政府财政实力薄弱的苏北特别是淮北地区就很难做到这一点,记者在苏北不少地区采访都碰到过这样的事例,某地一项产业经济效益可观,很多农民都想投资搞种养,但是农民连买种苗的钱都拿不出,借又借不到,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家发财。 阳山水蜜桃现象再次证明了“富裕农民就得减少农民,强化农业还得发展二三产业,繁荣农村经济必须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道理。当前,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发展高效农业,全省各地都在大力发展高效农业,但是,我们必须跳出就高效农业抓高效农业的狭窄思路,整体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江苏省广大的经济不够发达的苏中苏北地区,只有加快发展二三产业,才能为高效农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改变目前这种苏北农业规模大而高效农业亮点却荟萃苏南的不协调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