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农民工>理论探讨>文章内容
杨雍哲五点建议说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5-05 (阅读次数:

杨雍哲五点建议说


责任编辑:耿洁  ︱ 来源:农民日报 ︱ 发布日期:2006-9-30
    □要多讲对扩大国内市场、惠及各行各业的作用
    □规划布局眼光要放远
    □要充分展示民族特色区域特色
    □要始终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
    □新农村建设不能操之过急
  “正在广泛推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前看来总体上开局良好,但是也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各级领导正确引导。我认为最突出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偏’、二是‘急’。‘偏’表现在把新农村建设简单理解为新房建设,‘急’是把新农村建设仅仅视为一个短期目标来推进。”9月23日,在京举行的“中国新农村论坛”开幕式上,国务院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副会长杨雍哲发言一开头,就吸引了200余名各地参会人员的注意力。
  接着,杨雍哲围绕如何纠“偏”、控“急”,从五个方面提出了个人观点。记者注意到,参会代表们少见地对杨雍哲这番在实践调研基础上建立的缜密思考,给予了热烈掌声。国务院研究室原主任、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会长袁木情不自禁地当场评价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研究报告”。
  操着一口河南口音的杨雍哲,讲起话来通俗有趣,内容里却是句句透着一名长期从事政策理论研究工作者的求实严谨。
  杨雍哲首先认为,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各级领导一定要把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到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上来。要明确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生产、生活宽裕”,应牢牢把握好“新农村建设始终要以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生产为中心”这个主题。他说,新农村建设中水、电、路和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都需要花钱,而要花钱就要求农村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虽然沿海发达地区相对来说有条件,但我国大多数的中西部农村经济实力还处在很低的水平,所以一定要防止在没钱的地方做出硬让农民花钱的事。否则国家、地方政府即使把水、电、路引到了老百姓的村口,也会由于村里没钱,村容村貌想改也改不了。
  其次是不能操之过急,应明确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与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同步发展、结伴而行的,这是一个要将近50年才能实现的重大历史任务。讲到这里杨雍哲强调说,新农村建设的“新”,实质上就是“新”在现代化,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也就是中国农村实现现代化的过程,因此必须以发展现代农业、农民致富为核心目标。把握好这个认识,就不会跑“偏”犯“急”了。
  杨雍哲的第三点建议是,新农村建设在规划布局上眼光要放长远,应注意有重点地推进,规划要有前瞻性。他说随着城镇化的推进,现在全国农村的总数量正以每天70个的速度减少,从宏观角度看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因此在进行新村规划时就要充分考虑这种情况和趋势。现在全国有300多万个自然村,如果各地在制定新村建设规划时,不考虑这个情况,而统一要求每一个自然村都要单做单建,必然会造成巨大的资源和财力浪费。因此村庄规划一定要有重点、有取舍。
  新农村建设还要注意充分展示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这是杨雍哲的第四个建议。他说,我国农村地域辽阔布局分散,有着丰富的多样性和鲜明的文化特征,一定要防止不考虑当地农村不同特点,统统实行“农村城市化”。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和提法。新农村建设追求的本质应是农村的现代化,而不应是城市的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是让广大农民享受到现代文明成果,要积极倡导“城乡成果等质化”的建设理念。
  最后杨雍哲建议,要加大力度,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他分析认为,从目前各地推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情况看,各地对新农村建设惠及农民的内容讲的比较多,但在新农村建设扩大国内市场、拉动内需,最终惠及各行各业方面,则讲得较少。这样不利于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要尽快在全社会形成共识,新农村建设不仅对“三农”是机遇,对“三农”之外的各行各业也同样是个难得的机遇。

上一篇:专家提出:新农村建设要注重保护农民权益   下一篇:博物馆不应冷落农村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