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农民工>理论探讨>文章内容
应从“替民做主”变为“让民做主”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5-05 (阅读次数:

应从“替民做主”变为“让民做主”


责任编辑:张页维  ︱ 来源:农民日报 ︱ 发布日期:2006-9-27
    长期以来,少数地方的基层干部在做农村工作时习惯用行政命令的方式,不尊重农民意愿之事不时发生。强行要求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就是一种典型现象,既违背了群众意愿,又违背了市场规律,农民群众对此怨声载道。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这种“长官意志”仍有体现,近期新华社就有一则报道:
    安徽省无为县六店乡,去年乡政府向各村下达包括农业开发项目费、以资代劳费、圩区抗灾费和村村通资金共4项“公共性财贸任务”。该乡石山村在向村民征收费用时,又擅自在乡里规定的收费标准上额外加码,未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违规征收“一事一议”费和生产性收费,搭车收费27万元。全乡合计农民负担任务达324万元,绝大部分是不合理的负担。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安徽六安、庐江等市县。
    在六安市孙岗镇,不少村民的“涉农补贴卡”变成“伤心卡”,当地村干部在村民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擅自将他们“涉农补贴卡”上的钱取走,抵扣“莫须有”的水费和未经村民代表讨论的“一事一议”费。
    对尊重农民意愿的问题,中央三令五申,仅在今年就多次强调指出,要尊重农民意愿,不能搞形式主义和强迫命令,防止一哄而起。
    应当看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各地想办、要办的事情很多,如果指导思想不明确,操作方法不慎,极易导致不顾民情民意盲目建设,从而加重农民负担、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因此,必须充分发扬民主,尤其要在编制规划、选择项目、实施工程时尊重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国务院研究室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新农村建设造福农民群众,新农村建设必须紧紧依靠农民群众。广大农民群众是推进农村生产力发展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激发农民的创业潜能,尊重农民的物质利益,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是确保新农村建设成功的关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要强化以下三点认识:
    一要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取消一切束缚农民就业创业的体制机制障碍,努力营造鼓励农民干事业、帮助农民干成事业的良好环境,让亿万农民创造社会财富的潜能得到充分释放,让广大农村丰富的资源、资本和劳动力的活力竞相迸发。
    二要鼓励广大农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建设美好家园。动员和组织农民建设新农村,要注重运用规划引导、政策扶持的方法,用好“一事一议”等民主议事的机制,项目决策要经过农民民主讨论,实施过程和结果要接受农民监督,不能包办代替,不能超越农民承受能力,更不能强迫命令。
    三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村民自治,推进村务公开,使农民成为建设新农村、管理新农村的主人。要把全面提高农民素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加强农村普法宣传教育,推进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实施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和农业技术培训,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农业部部长杜青林日前也表示,今后要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和村务公开、民主议事制度,采取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税收优惠、项目补助等办法,引导农民自愿出资出劳,逐步建立起以农民“一事一议”为基础、以国家财政支持为引导的农村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机制。

上一篇:新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石   下一篇:建设新农村不是建设新村庄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