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农民工>理论探讨>文章内容
正确理解“村企互动”的内涵与实质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5-05 (阅读次数:

正确理解“村企互动”的内涵与实质


责任编辑:康永兴  ︱ 来源:农民日报 ︱ 发布日期:2006-9-21
   “村企互动”构想提出后,各地陆续推出了一批“村企互动”共建新农村的典型,有的地方还出台了相关政策性文件。现就正确理解“村企互动”的内涵与实质谈一点看法,与大家共勉。 
    什么是“村企互动”?
    所谓“村企互动”,就是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载体,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综合带动效应,在龙头企业与其所在村或基地所在村之间,建立有组织、经常性、紧密型的联系,形成利益共同体,优化信息、技术、管理、资金、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配置,并以经济的联系和互动为发端,继而促进科学文化知识、市场竞争意识、民主管理理念等的相互交融,达到“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企共赢”的目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动态发展过程。
    为什么强调“互动”?
   “村企互动”不是简单的村企结对、村企联合,更不等于企业施舍、企业扶贫,它是龙头企业与“三农”之间的双向互动,是建立在两者之间内在联系基础上的真正的互动与互通。真正的“村企互动”,不但企业要动起来,农民也要动起来,村也要动起来,基层政府也要动起来,共同为企业提供各种方便,这是“村企互动”的关键。“村企互动”代表的是一种新的思想观念,它要求龙头企业对“三农”进行“多环节投入”,同时要求“三农”对龙头企业进行“全方位配合”,通过这种双向互动,变生出巨大的能量,让各方都得到好处,形成双赢甚至多赢局面。
    事实上,龙头企业与“三农”之间的双向互动,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所固有的,是早就存在的。这种互动与互通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它存在于农业产业化经营各主体之间、各环节之间。只是在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不同企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不同阶段,“村企互动”所表现的形式、内容、作用、强度各有不同。我们要做的就是发现它、引导它、支持它、强化它,让它由自发的互动变成自觉的互动,由经济的互动变成全方位的互动。
   “村企互动”的实质是什么?
   “村企互动”的实质,是龙头企业带动效应的拓展和放大,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化与升级。经过多年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已经呈现出“四大转变”的态势:由利益驱动下的自发过程逐渐向政府引导下的自觉过程转变,由以价格支持为主的松散型联结逐渐向产权式的紧密型联结转变,由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的经济功能逐渐向全方位的综合功能转变,由产业化组织对“三农”的单向带动逐渐向两者的双向互动转变。“村企互动”正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四大转变”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它代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方向,找到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化与升级的突破口。“村企互动”是一种方法的创新,使我们找到了观察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新视角;是一种思路的创新,使我们找到了农业产业化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点;是一种措施的创新,使我们找到了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的着力点。
   “村企互动”要解决什么问题?
   “村企互动”的目标,是促进对“三农”的全面改造,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体地说,就是要破解农村改革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包括产业整合、组织重建、管理创新与制度建设等。
    产业整合:就是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载体,整合农村一、二、三产业,建立以现代农业为核心内容的农村现代产业体系。这个产业体系应该是结构得到调整、链条得到延伸、功能得到拓展、效益得到提高、综合竞争力得到提升的产业体系。
    组织重建:就是以利益关系为纽带、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重点,重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弥补双层经营中“统”的力量的缺失,提高农民、农业、农村的组织化程度,提升“三农”的组织资本,改变“三农”的弱势地位。
    管理创新:就是以互利共赢为目的、以资源整合为手段、以全方位合作为特点,强化纵向合作与一体化经营,形成紧密型利益共同体,实行企业化经营与管理,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的整体效应。
    制度建设:就是以利益分配机制为核心,建立健全包括运行约束机制、风险保障机制、宏观调控机制在内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制度,促进政府职能的有效转变,克服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体制障碍,保证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

上一篇:建立完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法人治理结构   下一篇:日本的造村运动及其对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