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8月31日至9月1日,广州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和广州市农业局在增城市联合举办了广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讨会。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库的多位专家和省、市有关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市、区(县级市)有关职能部门的代表共80人参加了研讨会。 与会人员实地参观考察了增城市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的建设情况,听取了广州市农业局以及增城市政府关于广州市和增城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的介绍和展望,围绕广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题进行了研讨。苏泽群副市长到会发表了讲话。 消除城中村关键在“人的城市化” 苏泽群副市长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广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做法和成效,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指导性意见。苏泽群指出,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是要跳出从传统统计数据看“三农”的框框,避免陷入第一产业占GDP比例小而认为“三农”工作不重要的认识误区。二是要高举城乡统筹大旗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职能部门应跳出重城轻乡的旧观念,把工作延伸到农村,把投入覆盖到农村。三是要高度重视“人的城市化”问题。如果“人的城市化”问题不解决,“城中村”就难以消除。通过加强农民职业培训促其就业是解决“人的城市化”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苏泽群的讲话富有针对性和建设性,为这次研讨会指明了方向,启发了思路,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广州已具备建设新农村条件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广州市近年来充分利用大城市区位、资金、技术、信息等优势,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以现代化都市型农业为基本特征的特色农业,初步形成了适应市场需求和城市发展需要的现代农业布局和生产体系,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同时也积累了很多好的做法和经验,具备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条件,全面、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当其时。围绕怎样推进广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专家学者们各抒己见,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点: 完善财政支农改善农村金融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加大对农村的支持力度。关键是要贯彻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许多专家提出,一要完善财政支农政策。财政在支出比例上,应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职能的支出比例,加速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应根据各级政府的事权、财权及财力状况,制定分担比例。创建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多元投入机制,吸引鼓励更多的社会资金,包括农村集体经济、农民个人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二要改善农村金融政策。应建立由政府、银行和农户参与的沟通机制,积极探索金融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降低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中的贷款成本,设立“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发展奖励基金”,提高金融机构放贷积极性。三要促进政府各部门工作向农村延伸。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政府各部门应以更多的精力来做好农村工作,从根本上转变职能,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始终把农民增收放在第一位。专家们认为,实现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一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狠抓农村特色经济、园区经济、劳务经济,实现富民强村强镇。应加强现代农业建设,不断提高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二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进一步巩固取消农业税、减少乡镇机构编制、增加农村合作医疗补贴、推行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土地出让金部分留用于农业等改革成果。应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的机制。三是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应大力扶持劳务品牌的成长,打造本地的劳务品牌优势,增强本地农村劳动力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农民向非农转移就业。加强农民的职业技能教育,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成功率。 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促农业现代化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专家们认为,广州农村要实现“生产发展”,关键是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科技含量,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农业通过引入工业的项目管理模式进行经营管理,有利于吸纳资金、技术、人才,有利于开拓市场,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广州市应通过加强规划引导,优化发展环境,实施政策倾斜,转变政府管理方式等措施,大力发展项目农业。有专家对广州市17家有代表性的农业企业提供的数据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得出广州养殖业的农业企业比种植业的农业企业有更强的竞争优势的结论,建议政府制订发展规划,确立分类指导和扶持的新思路,突出重点,做大做强养殖业企业。有专家认为,促进农产品流通加工非常重要。建设农产品加工和物流服务中心能充分发挥广州的区位优势和环境优势。建议建立一个以农产品加工企业和食品企业为主的生态工业园,将农产品加工和物流业发展基础好的中心镇打造成为广州市农产品加工及物流产业向外扩展的桥头堡和特色镇。并着力打造农产品的拍卖市场,形成广州农产品价格。 完善农村社保加快公用事业建设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尤显必要。建议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民医疗保障的投入,扩大医疗费用报销的比例和范围,进一步将农民小病医疗纳入保障范围;酝酿建立农村劳动力失业保险;逐步建立农村社会化养老保障方式,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可建立以个人、村镇集体和政府多层次的投入体系,在耕地被征用的地区可实行以土地换保障模式。有专家认为,农村社会保障的重点是养老保险,难点是医疗保险。解决的办法:一是从征地款中安排参保资金,同时适当降低缴费标准,不足部分由财政资金补充;二是根据不同区域的生活费水平,分地区、分阶段制订缴费和给付标准;三是先镇、区统筹,待条件成熟时再全市统筹。 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改善村容村貌。专家们建议,要按照以城带乡的思路,引导城市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促进城乡管理和社会事业一体化。专家认为,改善农村村容村貌的关键在于完善农村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问题,建议加快制定村庄规划管理法规。 中心镇建设要突出工业化主线 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强中心镇建设。中心镇建设是市委、市政府推进广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抓手。专家认为,一方面,通过中心城镇的聚集、辐射和示范等功能的发挥,加速产业在中心城镇的聚集,由此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发展,促进乡镇经济实力的增强。另一方面,通过工业园区建设,带动产业的聚集与发展,并为农村劳动力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稳步提高农民收入。中心城镇的建设还可带动行政管理体制及相关制度的变革及农民的市民化,成为城乡文明建设的平台。但要明确,中心镇建设一定要突出工业化这个主线,在编制规划时优先安排工业发展空间,而不是一味盖房子。在考虑人口集中的模式和路径上,中心镇建设还应协调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之间、建设用地与保护农田之间的关系。 (通讯员 傅研 记者 闻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