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推进乡镇机构改革,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乡镇政府要重点强化三方面的职能:一是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环境,二是为农民提供更多公共服务,三是为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条件。同时,要把不应该由政府承担的经济活动和社会事务交给市场、中介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 温总理这一讲话为下一步乡镇机构改革指明了方向,也将为纠正前一阶段乡镇改革中的偏颇指明方向。 众所周知,免征农业税之前,乡镇政府的重要工作是催种催收,纳粮收款,抓计划生育等,其中心在于“管住农民”。而取消农业税和“三提五统”等费用后,乡镇政府的中心工作是“服务农民”: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环境是服务,让市场、中介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更好地承担的经济活动和社会事务也需要政府的服务,而为农民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更是服务。很明显,乡镇改革就是要乡镇机构职能完成从“管住农民”到“服务农民”的转变。过去乡镇政府“管住农民”的职能适应了国家优先发展城市现代化的战略需要,有其一定的合理性。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和“城市支持农村”新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揭开序幕,“管住农民”的时代即将过去,“服务农民”的时代正在到来。 毕竟乡镇机构原有职能由来已久,乡镇干部的思维方式、工作思路方法都需要一个转变的过程。转变政府职能,需要建立一系列的体制机制,来推动、支持和保障这样一个转变的过程。 必须有一个概括、整合和表达民意的体制机制。既然要服务农民,就必须了解农民的意愿,知道农民需要什么,才能知道应该和可能为农民服务什么。为此,乡镇机构的官员,特别是执政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应深入到农民中间去调查研究,去和农民交朋友,成为农民的代言人。在建立这一机制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必须建立真正让农民说话的机制,同时形成一个杜绝乡镇干部以为农民服务之名,谋取政绩、为自己服务的机制,不能把乡镇干部自己认为是农民想要的强加给农民。笔者认为,现阶段非常重要的是,应当大力加强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建设,让它真正成为农民讲话的地方,让农民讲话真正管用。 必须有一个对农民负责的体制机制。以往乡镇机构的运转应当说是十分高效的。比如说,上级下达征收农业税的指示,规定他们于某日一定要交上去,那么,他们一定会按时交上去的,他们不惜向银行或他人借贷、甚至拿出自己的积蓄垫付。这种“高效率”是因为其中有一个对上负责的体制机制。当为农民服务成了他们的职能的时候,也必须建立一个乡镇干部对农民负责的体制机制。 必须有一个让农民有效行使监督权的体制机制。对农民负责,关键是要让农民参与决定乡镇干部的奖惩、升降、去留,参与考核他们的工作绩效,是否称职等等,对他们的不作为、乱作为乃至腐败行为能够有效地加以监督。应逐步建立起扩大农民的政治参与、培养乡镇干部自觉接受农民监督的体制机制。 在推进乡镇机构职能转变的过程中,要使乡镇机构真正走上为农民服务的轨道,还需要国家给予农民支持,必须提升农民的社会政治地位。(蔡永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