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农村的产业支撑,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需要从生态的、政治经济的、社会的广阔视野上去审视和把握农村经济科学发展,统筹发展的切入点,在遵循客观规律的过程中实现跨越。 秉持生态保护规律,构建农村循环经济体系。在新农村建设中,坚持从保护生态环境出发规划产业,着力构建链式互动、环环相扣的循环经济体系,既有利于净化农村的生存发展空间,也有助于农村有限资源的充分利用,以较少投入获取最大回报。四川南溪县在长江沿线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中,积极引导农户利用废弃蔬菜下脚料养猪,猪粪进沼气池无害化处理,日常生活燃烧沼气卫生环保,粪水还田肥效增强。目前全县菜区实行“菜—猪—肥—气”循环利用模式的农户有1100多户,户均年纯收入(含燃料节支)比当地平均水平高出千元以上。当前,应通过把发展循环经济细化到政策安排,项目设计、目标管理等方面,使之加快落实到实质操作层面,促进新农村经济与生态的有机统一。 秉持产业递进规律,打造农村特色产业集群。在日趋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和城乡加快一体化的条件下培育新农村产业,应坚持把抓“卖点”贯穿整个产业发展梯次,充分发掘农村的独特资源,因地制宜,培植关联递进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一是以抓工业的思维、从工业需求和消费者需要出发来谋划农业,强化“以优取胜”的竞争意识、“为赚而产”的商品意识和“经营产业”的开放意识,走运作品牌化、质量标准化、生产组织化的道路,奠定产业梯次基础。二是紧紧立足于特色农业、特色自然资源等基础和农村劳动力低廉而丰富的优势去抓工业,加大资源开发深度,把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等作为主攻方向,强化产业梯次脊梁。三是坚持触角双向延伸的思路培育第三产业,把面向城市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和面向农村基础产业发展需求的物流业等作为重点加以扶持,加强产业梯次纽带。四川南溪县近年来致力于做强做大“专属经济、品牌经济、眼球经济”,重点开发国家级优质资源品种四川白鹅和四川省著名商标——金竹西瓜等特色种养业,突出培育四川特产——南溪豆腐干、白鹅深加工、酒类等农产品加工业,大力扶持以梨花节、西瓜节为代表的城郊一日特色游和农资配送、组织化营销等第三产业,通盘激活,全面开花,农村经济整体实力和产业形象得到明显提升。 秉持人才开发规律,培养产业开发新型农民。对此,应立足于农民习惯学“隔壁经验”的特点,以建立示范实体、开展田间课堂等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扎实开展经常性、通俗性的公众培训。要铸造本地特色劳务品牌,提高输出就业率和报酬水平,吸引农民多赚钱回农村建设和消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