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民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建设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其综合素质的高低,是能否实现这一重大历史任务的关键。如何培养造就一代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已成为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针对目前农民整体素质偏低的客观实际,我们需要审时度势,充分认识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从总体上看,我国农民目前平均教育年限不足7年,在近4.9亿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占40.31%,初中文化程度占48.07%,高中文化程度占9.7%,中专文化程度占2%,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仅占0.52%。这一落后的现状,使其对新兴的农业科技、现代化的生产经营方式缺乏接纳、吸收能力。导致许多农业科技成果和先进机械装备难以推广应用,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只有建设一支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高素质新型农民队伍,快速抢占当今世界农业技术应用的制高点,才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顺利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提高农民素质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站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优化人力资源的战略高度,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构筑多层次、全方位的教育培训体系,着力在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上下功夫。 着力在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上下功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虽有较快发展,但与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很大差距。一些地区的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还没有普及,青壮年文盲仍然存在,青少年失学现象还很严重,这种落后状况已远远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要从根本上扭转被动局面,各级政府必须认真贯彻国家关于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总体要求,立足长远发展,坚持从基础抓起,从娃娃抓起,从新生劳动力的素质教育抓起,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彻底解决拖欠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和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尽快将义务教育由9年制向12年制过渡。通过逐渐增加农村高中的数量,扩大农村高中的办学规模,提高农村初中毕业生的升学率,从而保证更多的农村学生能够接受更好的文化教育。 着力在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上下功夫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特别是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是加速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有效途径。因此,要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以发展职业教育为重点,广泛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科技培训和科技推广。 着力在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上下功夫 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如果忽视和放松对广大农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人们的价值观念就要发生扭曲,社会道德和社会风气就会出现滑坡,势必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必须努力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首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农民的头脑。其次,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第三,全面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着力在提高农民法律素质上下功夫提高农民法律素质,既是我国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贯彻落实党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可靠保证。因此,必须通过不断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营造一种人人学法、人人懂法、人人守法的良好氛围。 着力在提高农民身体素质上下功夫提高农民身体素质,充分挖掘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在体能上的巨大潜在优势,使广大农民以强健的体魄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新形势下各级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的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重要职责。因此,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增强农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作为改善农村公共卫生软环境的突破口来抓。首先,发展农村体育事业,增强农民体质。其次,发展农村合作医疗,构筑农民健康保障体系。第三,控制农村人口增长,提高后续劳动力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