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甘肃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近日联合下发《关于规范乡镇公务接待严格实行村级零接待制度的暂行规定》后,很多村干部表示欣慰:“‘零接待’让我们村干部如释重负。‘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也减轻了农民负担。”所谓“零接待”制度,就是对下乡进村干部一律不得用公款招待吃喝,不得赠送礼品和安排其他消费活动。对确需在村里进行的公务接待,由乡镇统一安排,费用由乡镇承担。 其实类似这样有利于廉政建设的制度规定各地也出台了不少,可很多地方就是在实际执行中“明知故犯”,使文件规定成了“一纸空文”,直接导致农民负担加重。过去,农民欢迎干部下乡,现在对少数干部下乡时表现出的种种脱离群众的行为看不惯、不“感冒”,甚至持逆反心理。尤其是对那些“东看看西转转,信口开河瞎指点,不办实事耗时间,拉着架子等吃饭”的“晃悠干部”,农民更是反映强烈,干部与群众之间的“鱼水关系”和“血肉之情” 也因之逐渐淡化和变味了。这样不仅不利于反腐倡廉,而且不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和推进新农村建设。 干部下乡,深入农村,是为了指导农村工作,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不要把“下乡”变成“闲逛”,把“服务”变成“口福”,让农民伤心,对我们党和政府失去信心。落实好“零接待”,有利于与干部与群众保持“零距离”,但监督必须到位,要从制度和源头上根治“吃喝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