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卫生部是管全国医疗卫生工作的。今年以来,大家普遍感到,卫生部加大了农村卫生工作的力度。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背景下出现的可喜现象。 近年来,广大农民上学难、就医难的呼声不绝于耳,不仅引起了社会公众和舆论的热烈讨论,也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今年10月23日,中央政治局举行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他特别强调,要加快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巩固和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着力解决部分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中共中央国务院还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 农村卫生工作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受到了空前的重视,作为主管农村卫生工作的部门卫生部,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特别是联合其他六部委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通知》,就扩大试点的目标和要求、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支持力度、合理制定和调整农民医疗费用补偿方案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安排部署。 今年8月,卫生部又联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下发了《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并开宗明义地提出,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到2010年,要基本建立起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效率,满足农民群众的卫生保健服务需求。随后,四部委又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进行全面部署实施。 这一《规划》包括四个附件,共计2.5万多字。正文就分六章,包括:现状分析、发展目标和建设原则、农村卫生服务体系、资金筹集和投资安排、相关政策措施和预期建设成效。看得出经过了充分的准备,下了相当大的功夫。 《规划》并不回避我国农村卫生存在的问题,并以大量的数据加以说明。一是农民受重大传染病、地方病危害严重,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差距拉大。仅以孕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为例,农村与城市相比,由1994年的1.9倍和2.9倍,扩大到2000年的2.4倍和3.1倍。二是农村卫生资源严重短缺。占全国人口总数71%的农村人口,仅拥有全国卫生资源的20%。三是农民看不起病、吃不起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突出。2003年农民因病致贫的比例为33.4%,较1998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四是农村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卫生服务水平低下。在贫困地区仅有15%的乡镇卫生院能开展阑尾炎手术。 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框架由三部分构成,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中心,村卫生室为基础,建设的重点是乡镇卫生院。农村卫生服务队伍则由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辅助技术人员和乡村医生、卫生员共同组成。 关于资金安排,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中央专项资金,二是地方财政资金,三是单位自筹等多渠道解决。中央重点支持的建设项目总投资是216.84亿元,其中中央安排147.73亿元,其余69.11亿元由地方安排。中央资金安排的包括乡镇卫生院、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其中重点仍然是乡镇卫生院。 《规划》的4个附件分别是:《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项目乡镇卫生院建设指导意见》《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项目县医院建设指导意见》《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项目县妇幼保健机构建设指导意见》《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项目县中医医院建设指导意见》。这四个“指导意见”非常详细具体,十分便于操作。 当然,除了资金安排这样的硬件之外,要把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好,还必须对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改革。这方面的任务也许更重。(乌裕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