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农民工>理论探讨>文章内容
培养新型农民党员服务新农村建设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5-05 (阅读次数:

培养新型农民党员服务新农村建设


责任编辑:康永兴  ︱ 来源:当代广西 ︱ 发布日期:2006-11-2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要完成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广大农民群众是主体,农村基层党组织是领导核心,广大农村党员是中坚力量。因此,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要培养新型农民党员,把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成为“学习型群体”、“服务型群体”、“务实型群体”、“致富型群体”,达到说话有人听,干事有人跟,凝聚民智民力,共同建设农村新家园。 
    强化培训,把农民党员培养成为学习型群体 
    建立学习型的党员队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项重要任务。农村党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和谐发展的主力军,时代的发展要求他们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成为学习的模范。当前,要突出抓好“四个培养”,即把农村党员培养成为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为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为村干部、把党员村干部培养成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模范,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提高农村党员的素质和能力,把农村党员培养成为带领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领头人。各级党组织要把提高农村党员的整体素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制订学习和培训计划,利用县、乡、村三级党校为阵地对党员进行集中学习培训。在对农村党员进行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的同时,对他们进行市场经济知识和科技适用技术、农村政策和法律法规、工作方式方法等培训。一是在学习中寻路,通过学习,让党员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特别是唤醒党员的角色意识,增强党员的自豪感、责任感,并为自己致富奔小康辨明方向,寻找出路。二是在学习中铺路,要经常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实用新技术,用科学的方法去指导农业生产,要从“土专家”的低层面上升到“土博士”的高层面上来。让科学知识真正变成致富的“金钥匙”,铺就走上富裕之路。三是在学习中引路,要通过学习科学知识,自己致富,并成为群众致富的好向导。每个党员要以学为荣,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追求,要树立学则富、不学则穷的理念,特别是突出学习的经常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农村中形成党员长期学习提高的有效机制。 
    突出实践,把农民党员培养成为务实型群体 
    农民党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农民党员要保持先进性,必须始终站在农村发展的前沿,紧紧把握农村工作发展的脉搏,勇于创新,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对农村无职党员,按照“因人制宜,发挥专长”原则,因才设岗、量才定责,让党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一是对离退休返乡干部和政治敏锐性强的党员,让其担当村上的政策宣传员。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优势,把党的农村政策以及各项任务,及时向群众宣传动员,在重大政策问题上,认识在先,行动在前,模范遵守,为群众做出表率。这样既减轻村干部的工作量,也有助于掌握民心动向,有利于党的各项政策的宣传和贯彻。二是对有一定文化水平、能及时掌握各类信息的党员,请他们做村上的科技信息员,及时为农民群众提供劳务输出、农产品销售信息,主动给群众讲解科技、法律知识,解民之困惑。三是对年富力强的退伍军人党员,请他们当治安巡逻员,让他们在制止村上的歪风邪气,及时打击黄赌毒丑恶现象中发挥作用,惩恶扬善树正气,褒勤贬懒淳民风。四是对有协调能力、群众威望高的党员,请他们做民事调解员,协调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带头移风易俗,达到村风正、民风淳、人气旺、事业兴。五是对妇女党员,充分发挥女性的优势,让她们做计划生育管理员。六是对敢于说话、敢于管事的党员,请他们做村上工作的监督员,让他们对村上的各项工作进行全程监督,特别在村务财务公开时,既能代表群众意见,对公开的范围、内容全面监督,及时指出工作不足,又能及时反馈群众意见,以便村上及时向群众承诺,使群众感觉到党员是靠山,靠得住,信得过。同时,要结合农村实际,建立驱动激励机制,设立党员发挥作用的保障基金,如优秀党员奖励基金、困难党员救助基金、党员承担项目风险承担保障基金,激发农村党员干事创业的热情,让党员能想事、敢想事、会干事,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先锋。 
    共谋发展,把农民党员培养成为致富型群体 
    农民党员的先进性,既要体现为带头贯彻党的惠民政策,成为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又要体现为合法经营,勤劳致富并带领和帮助群众共同致富,成为共同致富的领头雁。要充分发挥农民党员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把党组织领导致富、党员带领致富和群众盼望致富的三个积极性调动起来,把党员致富能人和群众紧密联系起来,由党员个体的富裕带动党员群体的富裕。一是敢当排头兵,带头致富。党员要敢于实践、敢于承担风险、敢于面对挫折,能知难而进,迎难而上,要有先富脑袋后富口袋的思路,把“口号小康”变成“口袋小康”,走在前、站在前、富在先,真正形成一个党员一个致富窗口,一个党员一个致富的闪光点,在群众心目中,树立党员是能人、是样板。二是争当先锋,勇于致富。农村党员不但要能够带头致富,而且能够勇于致富,要在各项政策面前,敢于做第一个,处处做榜样、做示范,成为产业发展、农民致富的带头人和引路人。各级党委要把项目作为实施农村“双带”工程的最有效手段,把项目落实与实施“双带”工程相挂钩,在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开展扶贫开发中统筹安排,优先向有致富能力的党员户倾斜,选择有示范带动能力的党员户,帮助确定生产经营项目,重点扶持指导,协调解决技术、资金等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培养党员致富带头人创造条件,让党员做政策的先行者,让党员先增收成为一种动力和磁场,吸引和促进群众跟上来,赶上来。三是敢于开拓,创新致富。农村的各项政策、各种新技术要落实到农民手上,必须经过一段适应过程。面对农民的观望心理、等待心理,广大党员要突出创新,在致富路上要有新点子、新思路、新方法,以其全新的致富经验和致富方法指导群众、带领群众走上致富之路。 
    心系群众,把农民党员培养成为服务型群体 
    一个党员一面旗帜,旗帜举到哪里,群众就跟到哪里。党对农民群众的凝聚力、吸引力,主要来自于广大党员联系群众、关心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可以说,提高农村党员服务群众的能力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群众能力的高低也是农村党员先进性的重要衡量标准。由于农民生活方式的层次性和多样性,也决定了农民党员的层次性和多样性。正因为这样,就需要积极寻找和探索服务群众和帮助群众的有效渠道,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主观能动性,把为群众服务的观念变为自觉的行动,带领农民齐心协力开展新农村建设。一是要建立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通过广泛建立党员联系户,让党员能经常深入到自己所联系的群众中,给群众提供政策、资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服务,形成群众有难,党员支援的服务格局。真正让党员和群众一起手拉手、心连心,一个党员就是一户群众的连心桥,就是一户或数户群众的精神支柱,形成党员与群众谈心交心结同盟,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新局面。二是要建立党员帮带网络。一方面,全面实施农村党员“双带”工程,想方设法给困难党员找路子,走上富裕之列;另一方面,积极采取帮思想、帮生活、传技术、导思路、带后进以及“一帮一”、“一带二”的工作思路,让党员主动去帮群众、带群众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同时积极探索出一种“帮带链”,一个党员就是一个链环,环环紧扣,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而形成有党员就有帮扶对象,有困难群众就有党员出面帮助和服务的工作局面。三是积极开展“三送四联”活动,让党员勇当服务员。要大力加强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服务,在农业信息技术、农产品销售等各种实际困难的解决上,引导党员积极主动去服务,千方百计给致富无门者送技术、给家境贫困者送温暖、给消息闭塞者送信息,努力形成富穷联谊结对、党群联姻帮扶、先进与后进联手帮带、党员与党员联盟共富的良好局面。通过手拉手承诺,心贴心服务,形成哪里有共产党员,哪里就有服务跟随,哪里就有党员光辉形象的良好局面。(沈永明)

上一篇:新农村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几个关系问题   下一篇:乡镇卫生院亟待落实编制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