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构建和谐农村,需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为了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应为当前农民教育培训构建六大保障体系。 组织保障体系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列为对下一级党政一把手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考核制度,完善考核办法,搞好计划、总结、检查和评比工作;要把农民教育培训作为检查经济工作与人才工作结合文章做得好不好的一项重要举措,要把培训任务责任到单位、落实到领导、明确到干部。 法律保障体系 首先,制定《农民职业教育法》,建立起严格的农业就业制度。其次,制定《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实施意见》。建立农民教育培训的政策扶持机制。各级政府应对专门实施农民教育培训的机构进行扶持,同时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调动和激发广大农民自身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 资金保障体系 首先,政府应安排农民教育培训专项经费。其次,要设立农民教育培训专项基金。主要是通过设立基金,面向全社会募集培训经费,重点支持示范点建设,组织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补贴专业农户进修深造,表彰和奖励农民教育培训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等。第三,政府要加大对现有农民培训项目的扶持力度。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之自觉地参加各类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师资保障体系 一是要完善教师培训制度。要根据教学的需要,不断充实农民教育培训的专门师资力量,组织好师资培训,建立既具有教学能力又具有实践指导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成长平台,为农民教育培训提供基础支撑。二是要建立专兼职教师聘任制度。要根据教育培训的需要,广泛吸纳农业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不断充实农民教育培训的师资库。三是要成立农民素质教育专家讲师团,有系统、有组织、有计划地大规模培训农民。 教材保障体系 为了提高农民教育培训质量,真正让农民学有所用,各级都要采取强有力措施,切实加强对农民教育培训的教材编印、选购和管理,做到统一教材订购、统一教材编印、统一质量标准。要结合实际,制作适合农民教育的文字教材,开发具有乡土特色的课件,建立教学资源库。各级政府要结合本地区产业特点和农民需求,购置和编印一些通俗易懂,针对性强的培训教材,供农民参加培训时选用。 场地保障体系 一是专业培训机构。建立完善以各级农民素质教育机构或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骨干,以农业高中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各类技术推广机构为补充的、上下贯通的农民科技教育体系。二是农村中学。要建立健全以农村初高中学校为依托的新增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三是村组现场。要以农民教育培训“三进村”工作为重点,建立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体系。四是远程教学。综合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络、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农村“大喇叭”和农民科技书屋等载体,将农民急需的技术、信息及时送进农村,交给农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