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农民工>理论探讨>文章内容
众说“三农”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5-05 (阅读次数:

众说“三农”


责任编辑:唐冲  ︱ 来源:中国经营报 ︱ 发布日期:2007-2-26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务院参事刘志仁: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农村大变革的一个契机,不仅仅体现在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最重要的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以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农村面貌能在较短时间内有大的变化。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贺雪峰: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的人、财、物向外流出,农民处境越来越糟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就是要通过国家的力量采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手段,缓解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农民所处的不利处境。新农村建设是在为我们的现代化赢得时间,等到50年以后,国力越来越强大,城市越来越发展,农民越来越少,并且能成为农业经营的大户,到那时整个状况就扭转过来了。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副主任刘玲玲:农村发展存在几个突出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县乡财政困难。县乡政府应该是公共财政,农村的教育、医疗、计划生育、治安等,这些政府提供的服务还不到位,应该有这个财力。这个问题解决后县乡政府才不会伸手向农民要钱。二是农村的社会保障问题。农村的医疗保险,现在已经建立了合作医疗,但养老还没解决。三是农民承包土地问题。
    中央党校“三农”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徐祥临:城乡差距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收入差距,二是权力差距。以户口制度为核心的权力不平等,导致了城乡居民的权力差异。目前,在就学、就业、医疗保险和公共产品的享用上,对于农民来说都是不平等的。而从农民自身的角度出发,最亟待解决的还是农民增收问题,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收入问题都是农民最关心的头等大事。而农村问题本质上并没有多大改变,城乡收入差距还在拉大。(杨锋磊)

上一篇:新农村建设不能“富了口袋”“空了脑袋”   下一篇:人大代表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发挥作用?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