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农民工>理论探讨>文章内容
处理好几个相关重大问题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5-05 (阅读次数:

处理好几个相关重大问题


责任编辑:康永兴  ︱ 来源:农民日报 ︱ 发布日期:2007-2-7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作为一种产业形态,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要求具有更高的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有更加完备的物质保障、更加强大的科技支撑、更加发达的产业体系、更加完善的经营形式、更加现代的发展理念和更加先进的新型农民,是在家庭经营基础上,通过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双重作用,形成的贸工农、产供销一体化,多元化的产业格局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从总体上看,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既要遵循全球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考虑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国情,处理好几个相关重大问题。
    一、要适应阶段性发展要求。纵观世界农业发展历程,现代农业的生成既是整个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同时又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现代化互为条件。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需要发挥农业的基础作用;现代农业建设又必须以科技进步和工业体系的完善为前提,不断释放和拓展新的产业功能。换言之,在现代工业、现代城市和现代农业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现代农业建设,既不能长期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也不能超越和脱离工业化、城市化的客观条件。
    二、要释放和拓展农业的多重功能。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对农业功能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现代农业建设必须适应工业化、城市化发展,不断释放和拓展农业的多重功能。一是强化农业的产品供给功能。二是重视农业的劳动力释放与吸纳功能。三是增强农业的增收功能。四是强化农业的市场贡献功能。五是凸现农业的生态环境维护功能。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对农业新的功能要求。六是拓展农业的观光休闲功能。七是释放农业的文化传承功能。
    三、要强化农业区域的功能定位。我国幅员广大,各地资源禀赋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各异。在建设现代农业过程中,应依照不同区域的要素资源状况,努力形成不同的农业功能区域,最大限度地发挥不同功能区域的比较优势。一是东北粮油生产区域。二是东部效益农业生产区域。三是中部粮棉生产区域。四是西部特色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维护区域。
    四、要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努力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农业和农民组织在技术传递、信息集合、产业开发,规模经营、能力互补、资源共享方面的作用。从总体上看,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一般有以下几种模式。一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模式。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三是现代公司制企业模式。四是社区性集体经济组织模式。五是提供组织化的生产服务模式。
    五、要调整政府行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现代农业,既要重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也离不开政府的引导、管理和服务,而且现代农业发展程度越高,要求政府提供的产业服务范围越广。因此,在现代农业建设中,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由更多地强调管理向更多地提供公共服务转变。一是规划引导。二是试点示范。三是政策扶持。四是产业服务。 

上一篇:发展现代农业事关全局   下一篇:如何破解现代农业发展新课题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