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经了两年的发展后,我国科技入户将2007年的目标锁定在“300个县培育25万名科技示范户”。不仅如此,还提出在四川绵阳等五市率先实行整体推进,技术选择由单一技术向生产、生活、生态等多种技术相结合转变,入户内容由单纯生产向产加销全面拓展,深入探索和总结适合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科技入户有效模式,着力构建科技入户的长效机制。毫无疑问,“向纵深发展”是今年科技入户的关键词。 我国每年有30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问世,但转化率仅有30%左右,有很大一部分成果长期得不到应用,没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明显不强。这就需要下大力气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依靠现代新型农民发展农业,让适用技术真正进村入户,让科技、土地、资本和劳动力在农业生产基本单元上真正实现有机结合,让科技真正长入农业。 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正是针对农业科技推广不到位、科技成果转化不畅、农民科学种养水平不高而提出来的。它以科技示范户能力建设为核心,以推介发布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实施主体培训为主要内容,着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解决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道坎”的问题,提升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 两年来,科技入户工程面向全国的农业科研、教学、推广单位,选聘了617名农业专家和10600名农业技术指导员,针对农民的个性化技术需求,分行业制订工作方案,分区域制订技术方案,分户制订生产方案,行政与技术互动配合,着力构建和完善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技推广新机制,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90%以上,实施区域的农业发展科技含量有了明显提高,种植业示范户亩增产10%以上、节本20~30元,生猪示范户平均每头育肥猪增收70元左右,奶牛示范户养殖综合效益提高10%以上,渔业示范户亩均节本增效1000元以上,充分显示出了科技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 农民说,过去是庄稼活不用学,别人咋做咱咋做,现在是村看村,户看户,群众都看示范户。科技示范户不仅成为生产生活于农民中间的技术能人,而且在群众中的威信不断提高,有的已经成为村干部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各地参照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的做法,共建立省级科技入户示范县349个,地方财政配套投入超过1亿元,并且创造性地涌现出了诸如“院县合作共建”、“百名教授兴百村”等一大批科技入户好模式。 回顾两年来科技入户走过的历程,所取得实效的经验就是一条:它符合我国农业生产的体制实际,是促进科技、土地、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基本单元上紧密结合的突破性举措,满足了农民的需要,顺应了农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展望未来,农业科技入户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着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现代农业建设的重大机遇与挑战,肩负着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科技支撑的艰巨使命,亟待继续激发创新活力,增强承载能力,不断扩大产品覆盖面、领域覆盖面和技术覆盖面,着力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目标将在不远的将来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