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地方创争活动>天津>文章内容
校企一体 产教相融 和谐发展——职教改革“天津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作者:何秀超 发布时间:2008-06-09 (阅读次数:

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社会性和人民性,是面向人人的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着投入不足、发展不平衡、办学机制及人才培养规模、结构、质量与时代脱节等问题。为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2005年8月,教育部与天津市政府签署了《关于合作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的协议》,将天津滨海新区作为全国唯一职教改革试验区。近年来,天津市紧紧把握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天津与教育部共建职教改革试验区的重要机遇,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着力培养中高级应用人才,探索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职教发展之路,被誉称“天津模式”。这一模式的主要内容有:

    政企联姻,互利双赢。前些年,社会上对企业能否与政府合办职教颇有争议。当时一些行业和企业改制,企业成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实体,不少企业认为继续办职业学校会加重负担,影响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天津市明确提出,政府与企业合作办学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应旗帜鲜明地坚持。为减轻企业负担,市里决定,原属企业的学校资产和人事,仍由企业管理,原有财政性经费投入不变,教育行政部门只是统筹规划,加强管理。同时,积极推进学校在专业课程设置及实习就业等方面与相关企业的经济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经过几年实践,不仅调动了行业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还稳定了原有职教和职工培训基地的师资队伍。

    整合资源,优化布局。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职教资源有效整合,布局合理优化。天津市本着“推倒围墙搞调整,打破界限抓重组”的思路,积极整合各类职教资源,调整重组了26所高职学院,中职学校由430所调整为134所,从而使教育资源得到优化,办学效益显著提高。

    扭住关键,锻造师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是当前职教发展的关键所在。天津高职学院率先在专业课教师中评聘第二专业技术职称,开创“双师型”教师培训制度之先河,目前已有一批教师被评聘为双职称。为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确保学校教学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天津市要求各职校都要从企业引进专业人才到校任教,学校的教师每年也要有不少于两个月的生产实践,还提供补贴,积极鼓励各职业院校把引进的一批具有硕士学位的青年教师选送到企业培训。

    加大投入,夯实基础。为重点扶持职业院校基础设施与教学能力建设,市财政安排了大量专项资金。《天津市职业教育“十一五”投资规划》明确提出五年投入15亿元,用于实训基地、示范校建设、师资培训和助学金等。仅2007年财政就安排专项资金2.2亿元,启动了首批33个高职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和首批25所示范性职业院校重点建设项目。

    校企合作,产教相融。天津市成立了“产教结合委员会”,鼓励企业参与学校管理,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人才等培养模式,有力推动了航空机电、石油化工、电子信息等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初步形成了校企合作、产教相融的职教运行机制。市里促使一些行业将学院附近的企业并入学院作为校办工厂,解决学生实训实习问题,形成“校企合一”的办学实体;鼓励优势企业与学院发挥各自优势,合作打造生产性实训基地。

    组建集团,面向世界。为促进职教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天津市组建了10个行业性、区域性或跨行业、跨区域的职教集团,形成了以一所中心职业院校为核心,联合若干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职业学校和相关企事业单位,共同开展产学研活动的职业教育办学联合体。同时不断扩大开放,进行国际交流,开拓新型合作领域,在加拿大、德国设立了两个国外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并举办了有多国专家、学者参加的职教国际论坛。

    独具特色的天津职教模式的成功探索与实践,促进了天津职教及相关行业、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拉动了区域经济的振兴,为加快我国职教发展提供了诸多启示与借鉴。

    第一,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改革创新是职教发展的必然趋势。职业教育的发展不能无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如果我们的职业教育只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办成普通教育的“压缩版”,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职业教育的发展难免陷入困境。天津职教模式启示我们,职教发展,必须与繁荣经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紧密结合,切实转变办学思想,深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更好地面向社会和市场办学。职业院校只有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从重传统学科向重职业岗位能力转变,促进职教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的深度融合,才能不断培养出更多的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急需人才。

    第二,不断开创具有时代特色的培养模式是造就高级职业技术人才、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本途径。近年来,天津市把职业院校实行半工半读制度作为国家职教改革试验区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试验区建设总体规划,创新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这一模式的推行,大大提高了职校毕业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有效缓解了职教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既解决了目前企业渴求人才的燃眉之急,也为职教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后劲。工学结合职教模式在天津这个最早创立它的地方,又重放异彩。天津职教模式再次证明,产教结合永远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实施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和半工半读制度理应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改革方向。

    第三,实施“双师型”制度是打造德才兼备教师队伍的方向。师资队伍建设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最薄弱的一环。天津职教模式取得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了“双师型”的教师培养制度。实践证明,以前单一的“知识理论型”教师队伍已越来越不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亟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支持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教师申请和评聘第二个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支持职业院校面向社会聘请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

    第四,市场主导是统筹和配置职教资源的必然选择。天津职教模式还启示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教资源的统筹和配置必须以市场为主导,以就业和生源两个市场为中心,不断拓展广度和开掘深度。实践证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立,职教只有全方位、立体式融入市场经济大潮,才能勃发生机,有所作为。市场对毕业生需要不需要,企业对毕业生欢迎不欢迎,经济社会对毕业生满意不满意,始终是衡量职教改革是否成功的根本标准。我们要牢固树立“大职教观”、“大市场观”,把职教改革放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思考,努力探索出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带有方向性、前瞻性、充满生机的职教发展道路。(ebs)

    (作者:教育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上一篇:天津:弘扬劳模精神 岗位再立新功   下一篇:天津市实施职工素质工程、推进“创争”活动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