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知识型职工>技能竞赛>文章内容
各地工会不断深化节能减排活动 推动经济发展(4)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3-02 (阅读次数:

   
许振超:节能减排为职工提供了更大舞台
   
    本报讯(记者于宛尼)如何让集装箱轮胎吊“油改电”,一直是业内科技工作者的攻关难点。著名劳模、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公司的许振超和他的团队,立足岗位,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攻关,终于攻克了技术难关,每年节约费用3000多万元,同时,解决了废气排放和噪声污染难题,以实际行动在节能减排中展示了工人阶级的时代风采。
    以柴油发电机为动力的集装箱轮胎吊是目前国内外集装箱码头常用的堆码机械,它起重量大、机动灵活,但耗油量大,尾气污染严重。仅青岛港码头的90多台轮胎吊,一年柴油消耗就达上万吨,燃油费用5000多万元,每年还有约3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
    对此,许振超和他的队友们搞起了技术革新,让轮胎吊不再烧油,而是用电。在许振超和他的队友们长达几年的“油改电”创新过程中,由于关键技术问题找不到解决方法,研制工作一度陷入困境。他们查阅国内外大量信息资料后发现,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这期间,国际上原油价格一路飙升,人们对保护生存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这进一步坚定了他们攻克技术难关的决心。在青岛港集团领导的鼓励和支持下,他们调整了攻关思路,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使轮胎吊耗油大、污染严重这一世界性的行业难题得以破解。第一台样机于2006年下半年试制成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据实际运行测试,改造后的轮胎吊能源成本由以前的每作业一个自然箱的6元下降至2元,单箱能耗成本下降约65%。仅此一项,按吞吐量计算,港口每年可以节约费用3000多万元。2007年,这项成果在青岛港一部分场地推广应用,节能达到近4000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8万吨,综合效益十分可观。
   

  • 共4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下一页
  • 上一篇:新疆石油管理局不断创新竞赛形式   下一篇:扬州市“十万职工大练兵”活动开幕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