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研究与探索>文章内容
职业教育播种技能与信心
来源: 作者:北京电气工程学校校长刘淑珍 发布时间:2009-04-22 (阅读次数:

 

                                                 重庆五一高级技工学校,参加车工决赛的选手正在比赛中。

                教给学生一门技能,带给学生一份信心。在北京电气工程学校校长刘淑珍看来,两者相辅相成,同样重要。这所职业教育学校历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学生们成长为技术工人,大都找到了发展的方向。“这和把一个孩子送到清华、北大,有着同样的成就感。”刘淑珍说。

  1984年,北京市电气工程学校由一所普通中学转为职业中学。从那时起,刘淑珍已在职教岗位上度过了25个春秋。“这些年我们走得很艰难,但也很坚定。”她坦言。

  说艰难,不仅有自身发展的挑战,还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职业教育学校至今没有得到人们应有的认可。刚进校的学生大都心理比较脆弱,对前途缺乏信心。”刘淑珍的话语中多了一份沉重,“老师们的首要任务,是让他们变得阳光起来。职业学校在这方面花的精力,比其他学校要大得多。”

  说坚定,刘淑珍有着不变的信念,“我始终认为,职业教育是一条成才之路,可以为更多的人提供更好的生存发展机会。”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敏锐地捕捉社会需求,才能为学生们勾勒出明天的希望。这是学校能够一路走来,渐成气候的关键因素。“我们培养的,是社会发展所急需的现代工业服务技能人才。”

  楼宇智能化技术、电气设备运行与管理、制冷和空调设备运用与维修、酒店机电设备维修、数字多媒体技术……“这些年北京新建的写字楼、办公楼、宾馆如雨后春笋,各种电气设备迅速升级换代。如果没有大量具备新知识、新技能的技术工人管理维护,这些新设备就无法发挥效能。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时差’,导致了人才断档,我们学校的专业设置恰好填补了空白。”刘淑珍说。

  每年,学校都有一批优秀毕业生进入外交部、人民大会堂、故宫博物院、首都机场……即便今年就业形势严峻,但截至3月底,已经有80%的毕业生被推荐到适合自己的岗位上。“目前每周都有用人单位来学校招聘,预计到6月底,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找到合适的去处。”

  “拥有一技之长,学生们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同时,也希望职业教育和技术工人能够得到社会的更多尊重。这样,我们会更快乐。” 刘淑珍说。

(TL)


上一篇:工会文化活动阵地获公共公益待遇   下一篇:呼唤技术工人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