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研究与探索>文章内容
聚四海英才 创时代伟业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1-21 (阅读次数:

——改革开放30年海外人才引进工作综述

      1978年末的一天,纽约机场大厅灯火辉煌,几十名西方记者打着镁光灯追逐报导一群特殊的来客。这52位身着统一黑色大衣的年轻学者,就是中国重新开启国门之后,第一批派往海外的留学人员。

      这一历史性的开端,源于邓小平同志半年前作出的一次重要指示,“留学生的数量要增大”,“要成千成万地派”,“要千方百计加快步伐”。对于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来说,派出留学生无疑重新打开了中国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为学习和吸收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经验开辟了重要渠道。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121.2万人,遍布世界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留学热”和“回国潮”

      30年来,党和政府始终坚持“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方针,按照“拓宽留学渠道、吸引人才回国、支持创新创业、鼓励为国服务”的要求,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或以适当方式为祖国服务。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神州大地先是出现了一波又一波的“留学热”,接着又出现一浪接一浪的“回国潮”。

      “留学热”和“回国潮”的交汇,始自1992年。

      1992年,中国的思想解放和改革发展跨越新的历史高度。邓小平说:“希望所有出国学习的人回来……告诉他们,要做出贡献,还是回国好。”上海在全国率先发布《鼓励出国留学人员来上海工作的若干规定》,制定了留学回国人员工作、生活等方面的优惠政策。1994年,我国第一家留学人员创业园——金陵海外学子科技工业园在南京诞生。到1997年,香港回归,党的十五大召开,中国展现出改革发展的蓬勃生机和民族复兴的灿烂前景,汹涌的留学人员回国潮开始掀起。2000年,美国《纽约时报》一篇长篇报道说,随着中国大陆经济快速发展,一个新的“人才回流”时代业已开始。从1978年到1989年,留学回国的只有2万多人。到了2007年底,留学回国人数已达32万人。从2万到32万,“细流”成为浪潮。

      完善政策,拓宽渠道

      为了吸引大批留学人才,党和政府不断完善引才政策,拓展引才渠道,加大引才力度。原人事部、教育部、科技部、公安部等部门先后制定出台了近40个覆盖面广、针对性强、相互配套的政策文件。《关于鼓励海外留学人员以多种形式为国服务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海外人才为国服务的7种主要方式及7条配套的保障措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引进海外优秀留学人才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依托“211工程”和“985工程”等国家科技、教育资助项目引进海外优秀人才;《关于建立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工作绿色通道的意见》,在科研工作条件、知识产权保护、配偶和子女安排等方面,提出了25条政策措施;《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建立了中国“绿卡”制度,简化出入境和居留手续;《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十一五”规划》,提出实施留学人才“集聚计划”、“创业计划”、“智力报国计划”……同时,各地各部门积极创建留学人员创业基地和服务机构,留学人员回国服务网络遍布全国。

      2003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把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作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举措。中央组织部会同十几个部委成立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按照党管人才原则,统筹政策、统筹资源、统筹力量,形成人才引进工作的强大合力。

      筑巢引凤,广揽英才

      各地各部门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依托重点科研和工程项目,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大力引进海外优秀人才。

      1994年,中国科学院启动“百人计划”,率先以每人资助200万元的大手笔引进人才,迄今已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1239人,推动了国内科研机构核心人才队伍的“代际转移”。1998年,教育部启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100多所高校聘任了1300多名“长江学者”,近90%的受聘者为“海归”,有力提升了中国高校的教学及科研水平。中国科协的“海智计划”、团中央的“海外学人回国创业周”、中国广州留学人员智力交流会、浙江留学人员经贸洽谈会、欧美同学会“21世纪中国”系列研讨会等等,为广大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和为国服务搭建了平台。

      北京打造“中国硅谷”中关村科技园区,现已吸引8000多名“海归”创建了22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年产值达300多亿元。上海实施“万名海外留学人才集聚工程”,现已引进海外留学人才2万多名,创办企业近4000家,注册资金达5亿美元以上。江苏实施“万名海外人才引进计划”,计划用五年时间引进万名以上海外高层次人才,每年引进创新创业人才100人以上,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10人以上。无锡实施“530计划”,计划五年内引进300名留学归国的领军型创业人才,实际已经引进2500名。

      “千人计划”,新的篇章

      2008年12月,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要求各地各部门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中央层面重点实施“千人计划”,从2008年开始,用5到10年,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等,引进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中央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配套的政策措施,包括准入政策、优待政策、重用政策、来去自由的政策等。召开了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会议,对在中央、国家有关部门、地方分层次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作出全面部署。

      海外人才引进工作翻开了新的篇章。伴随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进程,我们即将迎来海外留学人才回归祖国创新创业的澎湃大潮。(据新华社北京1月20日电)

(zcj)


上一篇:北京市工会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下一篇:关于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报告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