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未来的企业竞争主要是学习能力上的竞争自人类有文明之后,人类前进的速度在不断加快。从人类百万年进化、三百年工业化,近四十年新技术革命的深化进程中我们不能不相信,人类进化的速度是不会减缓下来的。
我们的工作岗位正在变得起来越快,过去,具有一项技能可以世代相传,工业时代的技能也能使用几十年,但在当今时代,各种技能在几年内就发生了变化,变得不再适用。过去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依靠经验的累积,但对于未来,没有人有经验,经验已经无法适应这个变革的时代。
有人说未来企业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创新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企业学习能力的竞争,任何发明创造都是建立于一定的经验基础上的灵感闪现,没有无源之水,也没有无本之木,注重学习无论对于个人或者企业是举足轻重的,未来企业想在竞争中取胜必须加强建设企业学习型的组织和氛围,而企业团队在打造学习型企业方面将发挥巨大作用。
二、企业团队在企业学习型组织建设上将发挥巨大作用团队学习开放员工创造心灵和激发学习热情管理大师杜拉克说:“未来的企业,经验将被学习的能力所取代。”对于未来,谁都没有经验,只有学习能力强的人才能取胜,学习更快的人才能更有竞争力。团队的学习能力、组织的学习能力将决定企业未来的成就。
在组织里面,如果想要达成共同的目标,让大家行为一致,必须保证大家的情绪一致。但我们总认为,自己的情绪波动来自外界的影响,别人的一言一行使我生气,使我不愉快,而没有想到这是因为我们有着各自不同的心智模式。公司组织大家出去春游,约好早晨8点在公司门口集合,于是就有人想,这又不是上班,何必那么早,而且别人肯定不会都那么准时,于是守时的人在等了十分钟、二十分钟后就开始生气、骂人,而迟到的人觉得你这人小心眼,这么点小事,值得生气么?对待时间,组织中尚有如此大的差距,为了对公司的愿景达到共识,就需要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放开心灵边界,进行团队学习。
团队学习就首先要理清彼此的想法,把各自的假设悬挂起来。每个人都有一个根本的假设就是“我”,但实际上,“我”并不是一个精确的我,而是由过去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和很多观念组合起来的。而在企业经营当中,就要能宽容,达到无我的境界。如果不宽容,只有自己,唯有自己是圣人(剩人),企业经营只能是光杆司令,如果能够宽容,那就是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境界,如果能够把自己的心灵边界更开放,那就是“海纳百川,有容为大”;宽容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这时我和组织达到统一的和谐。
想要使自己宽容,要真心地愿意让自己去开放,对敢于打破自己的心灵边界,第一步就是要能对“我”之外的事物让步,对“我”之外的事物能忍受,但忍受只是初步,要能把无奈地忍受变为接受,放大自己的框框,打开自己可能的边界。真正达到经营当中没有“我”的境界。
开放自己心灵边界的过程也是不断反思与探询的过程。当领导要有宽阔的胸怀,有些人在讲话的时候,说自己如何有宽阔和胸怀,善于纳谏,但在工作当中遇到问题,渐渐“我”就出来了,一面怨天,抱怨老天为何不给我机会,一面怨人,为何我的下属都这么笨,然后还怪自己,运气差,于是大家之间就有许多的隔阂。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并没有对自己进行反思,从未认真地思考我所想的和别人所想的究竟有什么差异。更没有去探询别人的想法。有些事不需要沟通,有些事则需要认真沟通。组织中不能反思与探询造成组织很多智障,当公司员工遇到工作当中的困难,组织当中的人是想要去帮助他,还是想要去看笑话,因为他从来没有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反思自己并探询别人的想法。有时候公司讨论一个问题的时候,因为经常提出的问题被人不屑地对待,而不被尊重,于是这种经验慢慢变成信念,渐渐变成自己的框框,每个人都把自己的想法束缚起来,隐藏起来,于是组织当中没有人再愿意说话,组织变得越来越僵化和迟钝。反思与探询不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组织当中没有努力去建设共同的语言,有了共同的语言,就能提高交流的速度。
我们学习任何东西都是从完全未知开始,而好奇则是学习动力之源,如果没有兴趣,则也不会有学习。一定要先有好奇心,有了好奇之后,就学习,从而能够达到理解,这个阶段的学习是在知识的阶段。这时候,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对知识都知道了,但实践的时候发现没有办法实践,感到原来会的东西都乱了,原来的理解又模糊了。这时就进入了混乱阶段,这时,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任何学问学到了一定阶段后,学通了又不通了,这不是退步,而是进步。这个时候,最需要的就是坚持,如果不坚持,退回去,所学到的也就只是知识,你知道了它而已,但是无法运用它,如果你坚持下去,你就会在突然间顿悟,也就是一刹那间理解了。
然后你要不断地按照你所悟出来的东西去做,也就是要力行,渐渐你就会达到真知的阶段,也就到了随心所欲的境界,你就达到了真正的知,也就是智慧。
智慧是一种习惯,一种潜意识境界的理解,能够随心所欲不逾矩,这是比“吾日三省吾身”远为高的境界,后者还是刻意的,是一种意识的工作,而潜意识才是真正的智慧。就象我们学习开车,刚开始时非常紧张、辛苦,每一次换方向、换档都要努力调整,那时候想,要是每次开车都是这样,还是累死人,但当学会开车以后,开车就从意识到潜意识,也就是“悟”,这时候开车就是一种习惯,一种潜意识,变成随心所欲。
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也正是从认识、理解到混乱再进一步的认识,实现不断的螺旋式上升。
团队学习就是释放集体智慧学习型组织中,每个人透过组织的力量扩展自己。古语说:“众志成城”,“上下同欲者胜”
团队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能透过团队学习,释放集体智慧,使1+1大于2或者变成无限,而不是把大家的力量抵消。只要团队学习做得好,三个臭皮匠果真会胜过一个诸葛亮,让三个诸葛亮在一起,更会爆发出惊人的力量团队学习的最重要的原理是深度会谈。这是一种很奇妙的境界,早期来源有两个,一个是印弟安人的对话,二是古希腊哲人对谈的方式,大家互不批判,只把每个人的意见充分地表达出来,这样不断地讲,思想不断地汇总起来,终于崩出很多火花,达到一片光明。通过这种对话使人之间能够进行交流。谈着谈着,蹦出火花来,这是一种很棒的感觉。
深度会谈是一种情感和内在的一种自然的流动。智慧的火苗不断互相点燃。第二种是讨论。点起智慧的火苗,理越辩越明,人在讨论的过程中会有防卫。人在自然而然的冲突当中会有自然的防卫,怎么样使每个人放下面具,敞开心扉。这需要每个人都不断反省,是否对别人有防卫和有色眼镜。当然,差异和冲突是必然的,只要人们在一起就有差异,差异持续下去,就会产生冲突。这有攻就会有人防,也会有人调和,但经常是没有调和成功,大家各自在各自的思维轨道上运行,混乱期就开始了,给组织造成破坏。这时候就需要冲突双方回到原点,继续进行调和,调和的时候一定要承认对方的假设是存在的,起码是尊重,而不是把他的意见挂起来,置之不理。尊重对方的假设更不能用我的方法来说服你,而是要在对你尊重的前提下来达成共识。
如果组织当中从来没有过冲突,组织不能进步,但有冲突但不破坏,有了冲突然后真正调和,才能达成默契。关键是我们是否把对方当作伙伴关系来进行对话,首先致力于创造一种集体的、安全的交流气氛,把自己内心的假设悬挂起来并通过有效的辅导来帮助团队学习的演练,来达到团队内真正的调和和共同的进步。
作为一个国有企业,其存在的目的要盈利,但其存在的根源是企业能为社会服务,社会、政府、投资者、消费者和员工对我们都有期望。我们希望能把自己的企业塑造成为超一流的企业,如果公司所作所为都是不被期待的,那么公司是令人痛恨的三流企业,如果公司所作结果小于期待的,那么公司是令人痛恨的二流企业,通过达到社会期望的公司就是一流的公司,如果公司为社会,为消费者,为员工所提供的远远超出了对公司期望,那它就是令人感动的超一流的企业。烟草企业担负着巨大的社会责任,我们有责任将中国的烟草企业打造成超一流的学习型企业,注重团队学习将是我们致胜的法宝。
( T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