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研究与探索>文章内容
危机下生存检验核心竞争力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08-12-02 (阅读次数:

“现在是‘水落石出’的时候:经济形势好时,不管白猫黑猫都能抓到耗子,只是抓到的耗子大小和多少的差别;而在经济危机中,能抓到耗子的,可能只有实力强大的白猫了”

危机下生存检验核心竞争力

 

      受华尔街金融风暴的影响,金融危机突然之间大面积爆发。在世界经济趋于衰退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的现状如何?企业在逆境中如何生存并持续发展?近日笔者走访了多家企业,近距离倾听它们的声音。

      金融危机期:企业开源节流

      “我们公司正吵吵着要裁员呢,大家都人心惶惶的。说不好哪天就没饭吃了。”一位在某家互联网公司工作的朋友抱怨说。

      “现在只是有些风声,还没有动作,但估计是早晚的事。我们公司一直在亏损,尤其赶上金融危机,更不好做。据我了解,互联网基本靠广告收入和投资商,现在广告收入减少,因为很多企业不愿意花钱了,还有撤单的情况呢。这种背景下大家都捂紧了口袋。公司没钱就得‘开源节流’,可受大环境的影响,这‘源’不好开,可不就得从员工开刀呗。”

      一位在广东从事贸易多年的人士介绍说:“这边小工厂很多啊。一方面企业管理不好,另一方面产品又没有技术含量,在国际经济不景气、需求萎缩的背景下,有好多小厂子都撑不住,纷纷倒闭了。在这场风暴中能存活的应该都是有点实力的,像好多作坊式的小工厂就很难渡过难关了。 ”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企业为了节减开支,纷纷以裁员的方式维持生存。在这过程中,那些在公司里从事低端服务类工作的员工,被裁掉后很难在短时期内找到合适的工作,他们正经受着内心的痛苦煎熬。而相反,裁员最为严重的IT企业中那些从事研发工作的员工,却对裁员并不担心。

      “裁员的事我倒是不担心,今年不会裁到我。按照公司目前的状况,一年内的每个季度过后都可能会裁员。不过,裁员并不一定是坏事,被裁掉还有N+1个月的赔偿呢。” 一位在某国外知名电子公司工作的研发人员告诉笔者,“我们这行,工作不难找。很多公司都裁员,但那些高端人才仍然是企业所苦苦寻找的。”

      据业内人士透露:一般,以欧美为主要市场的消费电子类厂商都要过冬了。就拿手机行业来说,排名前几名的公司无论是亏损的还是盈利的,全部在裁员,目前主要集中在欧美,国内还没有大的动作。

      逆势而动:企业厚积薄发

      同样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在众多公司纷纷裁员的情况下,有些企业却在逆境中抓住了机遇,采取逆向思维,趁势招揽人才,为企业的发展积蓄力量。

      一位在中国某电信运营管理行业工作的张先生介绍说:“我们公司是一家拥有3000多人的大型公司,公司一直都很稳定,即使是在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我们的薪金都没有减少,反而有时会根据工作表现给予一定的奖励。”

      当问及公司是否有裁员的风声时,张先生放心地说:“哦,这倒还没听说。公司内部人心很稳,虽然许多公司对裁员问题炒得沸沸扬扬,但目前我们公司没有这种可能。人力部门那边还在招人呢。”张先生笑笑,接着说:“我们公司的效益一直不错,几乎每年一个新台阶,我感觉创新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这种创新来源就在于人。”

      某家从事软件开发外包服务的公司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人员也表示:公司目前业绩不错。没有裁员,一些高端职位仍在招聘中。

      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型企业似乎抗风险能力较弱,但据调查,仍有一些小型企业在这场风波中稳步发展。

      “我们公司可以说是一家地地道道的小公司,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公司管理很科学,大家上下一条心。老板已经承诺,不会裁员。”一位在广州一家汽车灯具生产贸易公司工作的人士透露,“我们现在之所以受到金融风波冲击很小,在于公司之前打下的市场。”

      “应机”战略:企业逆境选择

      针对经济危机中企业如何在逆境中生存并持续发展等问题,笔者采访了首都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邹昭晞教授。

      邹教授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现在是‘水落石出’的时候:经济形势好时,不管白猫黑猫都能抓到耗子,只是抓到的耗子大小和多少的差别;而在经济危机中,能抓到耗子的,可能只有实力强大的白猫了。”

      在危机面前,企业如果要想从容应对,渡过难关,邹教授认为必须树立“应机”的战略思维。“机”,既包括了“危机”,也涵盖了“机遇”,机遇与挑战并存。

      邹教授介绍说:“应机”的概念早在1989年就由加拿大战略管理学家明茨伯格提出了,他认为以计划为基点将企业战略视为理性计划的产物是不完整的,企业中许多成功的战略是在事先无计划的情况下应变的产物。因此企业应该长期树立“应机”战略思维,不断磨练企业应对危机的能力。

      此外,“应机”战略的实施需要企业核心竞争力做保障。邹教授说:“逆境中的白猫仍然能够抓住耗子,是因为它具备困难条件下捕捉耗子的独特能力。” 核心竞争力,又叫核心能力,是指公司的主要能力,即公司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强项,是其它对手很难达到或者无法具备的一种能力。核心能力主要是关乎各种技术和对应组织之间的协调和配合,从而可以给企业带来长期竞争优势和超平均利润。邹教授解释说,有些人误以为只有大型企业才具备核心竞争力。其实中小型企业也同样应该具有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够从容面对危机。

      针对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的各自优势,邹教授分析说:大型企业在于它的规模优势,相对来说抗风险能力较强;而中小型企业的优势在于它的差异化,多是新兴产业,规模小但调头快。

      “从全国范围看,南方的企业相对比较开放,外资比重较大,在这次的危机中所受冲击也相对比较大;而北方的企业多是传统产业,相对来说所受冲击会小些。”邹教授总结道,“不管怎么说,中国的企业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已是不争的事实,但相信经过了这场危机后,浴火重生的企业必将会有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zcj)


上一篇:“麻雀”的梦想与现实   下一篇:走中国特色国有企业发展之路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