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研究与探索>文章内容
浅谈工会组织在建设服务型政府中的作用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5-12 (阅读次数: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根本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府,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关键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重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是具有多种社会功能的综合性群团组织。发挥工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作用,完善工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机制,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是工会组织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

  从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权益入手发挥工会作用

  工会组织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作用。工会参与利益关系协调关键是要协调好劳动关系,站在职工的立场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妥善解决和处理企业与职工的劳动矛盾,促进企业与职工的和谐发展。要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弱势群体提供利益保护,在代表他们具体利益、反映他们相关诉求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谋求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工会组织参与社会政策制定的作用。工会参与社会政策制定要体现职工对社会政策的参与权,扩大社会政策的透明度,提高社会政策的有效性,把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作为社会政策参与的重点,充分了解、收集、综合来自一线职工、农民工的呼声和建议,通过工会组织优势反映职工、农民工的利益诉求,准确表达他们意愿,为政府宏观调控、制定社会政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主张,确保政策的科学性和决策的正确性。

  工会组织发挥服务社会的作用。工会要协同党委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促进就业再就业,加强职业教育培训,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动建立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完善养老、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制度,广泛开展“我为节能减排作贡献”活动,培育职工生态文明意识,发展循环经济,落实节能减排各项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工会组织发挥群众社会监督的作用。在社会管理中,工会代表职工实施群众监督,发动组织职工积极、广泛地参与社会监督,影响社会政策的制定,督促社会制度的执行;把职工个体资源和能量聚集起来,将职工零散的呼声和要求转化为团体的诉求,在政府决策、立法听证中代表职工群众的集体意愿提出主张。要真正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对政府、企业和社会特别是公共部门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

  完善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工会源头参与机制。明确与政府职能部门的分工、协作,与其他社会组织的相互配合,有效促进社会管理体制的健全完善。要进一步扩大一线职工和农民工在人大、政协中代表、委员的比例,加大立法制定和执法监督的力度,建立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相互通报政府工作和工会工作情况,反映职工的意见要求。

  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量劳动关系矛盾是由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失衡产生的,工会要积极参与社会利益的协调,保持职工群体与其他社会阶层群体的利益平衡,推进社会各方面利益均衡发展。工会组织要主动与企业协作互动,提高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层次,积极发挥维护、建设、参与、教育的社会职能。

  建立健全维权和服务机制。工会组织做到有效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在参与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维权。同时,发挥职代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等对企业落实《劳动合同法》、《企业工会工作条例》等劳动法律法规、履行社会责任的民主监督作用。把参与社会管理作为服务职工的重要渠道,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改善服务手段,拓宽服务领域,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时刻把职工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为职工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工会参与社会管理要担当起职工利益代表者的角色,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公正;保持职工队伍稳定,维持社会秩序正常运作。激发职工的社会主体意识,最大限度地把职工、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加强教育和引导,增强职工履行民主权利与义务的责任,提高职工在民主制度下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规范职工参与的行为和秩序,提升职工参与的层次和水平,使社会管理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转变政府职能中,积极发挥工会组织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为建设服务型政府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大学本科教育面临四大挑战   下一篇:不学习就会被淘汰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