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中小学科技创新比赛频频。有一现象引起关注:不少学生拿着一个参赛项目,数月“疲于奔波”;有的项目创造发明时间不过一个月,可四处参加比赛的时间比这还长。一些学生甚至说:“我们搞科技创新,不就是为了参加比赛拿奖么?”
学生创造发明向大奖“冲刺”无可厚非,但将创新目的仅归结为参赛拿大奖,无疑导致了科技创新“应试化”。有的学校在参加市级、全国级比赛时,老师给学生“开小灶”,拎出很多评委可能问到的问题,一句句教学生如何回答。有的老师甚至把点子直接“喂”给学生,包办代替其创造发明全过程。一位大赛评委说,答辩环节的目的不是问倒学生,而是看学生的思维是否发散,考虑问题是否全面等,可不少学生被问得“招架不住”,有的开口闭口动辄“老师说……”
科技创新的目的是什么?是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与质疑精神,学习掌握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说到底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与能力。若摆不正科技创新的位置,对学生持续发展无利,对国家也是一种损失。创新不是“快餐”,不可能“速成”,在这一点上,教育者需要耐力。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在寻求真理的长征中,唯有学习,不断学习,勤奋学习,有创造性的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在创新的道路上,时刻谨记:功利与创新“水火不容”。(e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