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争专区全国创争在行动地方创争活动创争活动在基层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研究与探索农民工亲稳舆论职工福利创新案例
当前位置:主页>研究与探索>文章内容
科普需要提高传播能力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程东红 发布时间:2008-04-13 (阅读次数:

  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还比较低,2003年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人口只占总人口的1.98%,农村居民则低至0.7%,与美国2001年已经达到的17%相去甚远。因此,大幅度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我认为,做到这一点,首先是要认真解决科学技术传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让公众掌握和运用科学知识处理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首先需要让公众知道和了解什么是科学知识,什么方法是对的,什么方法是不对的。那么,获取渠道从何而来?答案是靠传播,得有人告诉他。自然,广大科技工作者和新闻媒体是做好科技传播工作的主力军。对科学家而言,要注意克服两点倾向:一是不愿讲,担心做科技传播工作会占用自己的课题研究时间,影响出科研成果;二是不敢讲,怕见媒体,担心自己的学术观点被曲解,从而误导公众,影响个人形象。对媒体而言,科技新闻不如娱乐新闻卖好叫座,吸引眼球;个别记者编辑对科技报道中涉及的专业术语有畏难心理,从而对采编科技类稿件积极性不高。要改变这一状况,我认为,根本上是要解决科技界和新闻界的互动与合作,树立起共同承担科技传播的社会责任、履行科技传播的社会义务的良好意识。

  一方面,科学家要多走出实验室,走近公众,拿出一定的精力和时间从事科普,善于用公众接受的方式将科学知识通俗化、大众化,使公众感到科技其实并不神秘,科技就在身边。另一方面,新闻媒体要加强科技宣传的针对性,根据受众不同需求和层次,设计传播的内容与形式;要结合热点,适时对其中的科技问题进行解读和知识普及;还要重视网络等新兴媒体的作用。去年5月,我赴意大利出席了首届国际科技媒体博览会。此次博览会有来自195家意大利和其他一些国家的科技媒体参加,采取“大融合”的形式,将图书、报刊、广播、电视、网络、DVD等传播工具集中在一起展示,对网络时代科技传播的新模式和新理论进行了交流和探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纲领性文件,向我们展示了两个具体目标:一是到2020年,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世纪初的水平;二是到2010年,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这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可谓任重道远,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作者为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ebs)


上一篇:关注大学生抗挫折教育   下一篇:环境经济政策体系框架初现
[收藏] [推荐] [评论(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亲稳舆论 |国家礼品